“朕要拿回自己的東西。”天子平靜了一下情緒,神態非常堅決地說道,“朕要把姐姐嫁出去。姐姐十七歲了,再不嫁出去,朕就要被人笑話了。姐姐嫁出去了,她就無法再代領尚書事主掌國事。”

    天子看看伏完和陽安長公主,接著說道,“姑姑是長輩。朕就把這事交給姑姑了。”

    伏完臉色大變,急忙跪下說道:“陛下,此事關係重大,不可莽撞。長公主在朝堂上的作用不僅僅是主掌國事這麽簡單,她是朝廷和河北之間的緩衝。她的命運,將直接關係到社稷的命運。陛下即使犧牲了長公主的婚姻,也要把長公主留在朝堂上啊。”

    天子小眼一眯,臉上頓顯怒色,“你是說,大將軍不值得信任?”

    “大將軍的忠誠當然值得信任,但大將軍的忠誠不是對陛下的忠誠,而是對大漢社稷的忠誠,當朝堂上的權力製衡一旦被打破,當大將軍的生命和權勢一旦受到威脅,大將軍必然要反擊,要重建權力製衡,甚至他幹脆仿效‘伊尹、霍光’之事,獨攬大權,那麽,陛下的生命和權力靠什麽來保證?”

    天子冷笑,“現在朝堂上有權力製衡嗎?朕怎麽看到隻有姐姐一人說話算話?姐姐說不救孔融,朕的聖旨就是一塊好看的綾緞,這難道就是大將軍所希望看到的權力製衡?朕如今是廢物,朝廷是擺設,隻有姐姐權勢傾天,你怎麽解釋?”

    伏完啞口無言。他的確無法解釋晉陽朝廷發生的一切。

    天子的口諭,伏完和陽安長公主不敢不遵。伏完後悔不迭,早知道這樣,當初不如留在邯鄲,這不是自找禍事嘛。

    他把伏德臭罵了一通。伏德說,如今朝中大臣和北疆諸將對長公主也非常不滿。

    官爵封邑都是大家夢寐以求的東西。畢竟朝廷的官職有限,而財賦又很緊缺,很多人立了功勳,既沒有升官,也沒有賞賜,很不滿。聽說朝廷要加爵,大家都很高興,結果長公主一句話,白高興一場。

    還有就是出兵的事。武將靠什麽建立功勳?打仗。長公主以河北財賦不濟為借口,拒絕出兵,斷了北疆諸將建功立業的機會,大家當然有意見了。

    伏完將信將疑。你可不要騙我。這種事一旦處理不好,就是滅族的禍事。本朝數百年來,有多少皇親國戚葬身亂墳崗,你知道嗎?

    伏德拍著胸口保證,不會出事。大將軍在北疆的口碑非常好,除了對貪官汙吏絕不容情外,尚沒有借著權柄之事誅殺大臣的先例。另外,長公主喜歡大將軍的事,河北大吏人人皆知,這對大將軍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天子能把長公主嫁出去,解了大將軍之危,大將軍肯定感恩戴德。

    伏完雖然年紀大了,但幾十年的從政經驗卻告訴他,這事沒有兒子說得那麽簡單。

    如今大漢的權柄不是控製在天子手上,而是由天子、朝廷、河北分別控製,從中起到調和和緩衝作用的就是長公主。

    長公主是天子的親姐姐。長公主和朝中很多大臣都是師生關係或者掾屬關係,彼此感情深厚。長公主是在北疆諸將的嗬護下逐漸長大的。中興大業需要實力,而實力的融合需要長公主。如果把長公主手上的權柄剝奪了,長安之事必將重演。到了那個時候,大將軍不想獨攬大權都不行。董卓和他的部下們如今屍骨無存,這就是血淋淋的教訓。大將軍可以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但他的手下要顧及自己的生命。長公主一倒,晉陽朝廷隨即崩潰。

    天子被人利用了,這個十五歲的少年雖然在長安多年的混亂中生存了下來,但他的心智依舊還是一個十五歲少年的心智,他對社稷和權柄的理解遠遠沒到成熟的地步。

    伏完沒有把此事告訴任何一位大臣,他和陽安長公主兩人在家苦思冥想。

    能夠配得上長平長公主的人家必須是極為顯赫的門閥世家。這種人家目前在河北隻有五家。一是關中的馬家,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和皇室有姻親關係,但太傅馬日磾剛剛死去,家中有大喪,不適宜提親。一是弘農的楊家,前太尉楊震的後代,四世四公,但楊家和叛逆袁閥世代姻親,今大司空楊彪的夫人就是袁紹、袁術的姐姐,這當然不合適了。一是汝南的許家,經學大師許慎的後代,但自洛陽兵變司徒許相被殺後,許家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地位。許劭的後人配不上長公主。一是冀州的崔家,碩儒崔駰的後代,崔家雖曆史久遠,門生弟子眾多,但家中除了崔烈曾官至太尉外,一直沒有三公以上的高官。崔家的後人同樣配不上長公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