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劉璋派人招納許靖入蜀,曆任巴郡、廣漢太守。

    建安十六年,許靖掌管蜀郡。

    建安十九年,劉備入蜀,以許靖為左將軍長史,後劉備進位漢中王,以許靖為太傅。

    劉備稱帝後,許靖任司徒,次年病逝,年逾七十。

    曆史評價:

    陳壽:許靖夙有名譽,既以篤厚為稱,又以人物為意,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靖雖年逾七十,愛樂人物,誘納後進,清談不倦。

    楊戲:司徒清風,是谘是臧,識愛人倫,孔音鏘鏘。

    袁徽:許文休英才偉士,智略足以計事。自流宕已來,與群士相隨,每有患急,常先人後己,與九族中外同其饑寒。其紀綱同類,仁恕惻隱,皆有效事,不能複一二陳之耳。

    王商:文休倜儻瑰瑋,有當世之具,足下當以為指南。

    裴鬆之:文休名聲夙著,天下謂之英偉,雖末年有瑕,而事不彰徹,若不加禮,何以釋遠近之惑乎!

    人物之麋竺

    字:子仲

    容貌:雍容敦雅

    籍貫:徐州  東海朐山縣(今江蘇連雲港)

    官職:安漢將軍

    家庭成員:弟:糜芳,妹:糜,子:糜威

    曆史年表:

    糜竺是富商之後,家財極巨。

    徐州牧陶謙任糜竺為別駕從事,後陶謙逝世,糜竺奉陶謙遺命去小沛迎奉劉備掌管徐州。

    呂布偷襲下邳後,劉備家眷被俘,糜竺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並輔以奴客軍資,劉備軍從此走出困境。

    後曹操上表糜竺為嬴郡太守,糜竺辭官,跟隨劉備轉戰四方。

    益州平定後,糜竺任安漢將軍,位在諸葛亮之上。

    糜竺一生未曾統禦士卒,但是他深得劉備的信任,極受恩寵。

    曆史評價:

    陳壽:糜竺雍容風議,見禮於世。

    楊戲:安漢雍容,或婚或賓,見禮當時,是謂循臣。

    曹操:偏將軍麋竺,素履忠貞,文武昭烈。

    人物之糜芳

    字:子方

    籍貫:徐州  東海朐山縣(今江蘇連雲港)

    官職:南郡太守

    家庭成員:兄:糜竺

    曆史年表:

    在徐州牧陶謙死後,隨兄長追隨劉備。劉備投曹操時,糜芳曾一度被封為彭城相,但最終沒有留任,而是繼續隨劉備奔波。關羽鎮守荊州時,糜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同時將軍士仁屯公安,二人一直嫌棄關羽輕視自己。

    【219年】

    關羽北伐襄樊,命二人供給軍資,不能完成任務,關羽放出話說“回來再收拾你們”,二人皆恐懼不安。同年,吳將呂蒙襲取荊州,士仁開城投降。糜芳開始堅守,但看到士仁投降後也開城投降,此舉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糜芳的投降舉動也遭致吳人的鄙視。一次,糜芳乘船出行,遇到吳將虞翻的船,糜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讓開,向前喊道:“回避我們將軍的船!”虞翻厲聲說:“失去忠心的人,憑什麽侍奉君主?使人失去兩座城池,卻稱將軍,可以嗎?”糜芳十分慚愧,關上船上的窗讓虞翻先過。後來虞翻乘車出行,經過糜芳的營地,官吏沒有開門,虞翻的車不能通過。虞翻十分生氣地說:“應該打開的關閉,應該關閉的打開,哪有這樣做事的?”糜芳聽到後,更加慚愧。

    【223年】 六月,孫權下令賀齊突襲蘄春,糜芳等人跟隨,最終獲勝。

    曆史評價:

    楊戲: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於人,作笑二國。

    人物之孫乾

    字:公祐

    籍貫:北海

    官職:秉忠將軍

    人物傳記:

    先主領徐州,辟為從事,鄭玄傳雲:玄薦乾於州。乾被辟命,玄所舉也。後隨從周旋。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結袁紹,將適荊州,乾又與麋竺俱使劉表,皆如意指。後表與袁尚書,說其兄弟分爭之變,曰:“每與劉左將軍、孫公祐共論此事,未嚐不痛心入骨,相為悲傷也。”其見重如此。先主定益州,乾自從事中郎為秉忠將軍,見禮次麋竺,與簡雍同等。頃之,卒。

    曆史評價:

    H,陳壽:孫乾雍容風議,見禮於世。

    人物之簡雍(本姓耿)

    字:憲和

    籍貫:涿郡

    官職:昭德將軍

    人物傳記:

    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旋。先主至荊州,雍與麋竺、孫乾同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先主入益州,劉璋見雍,甚愛之。後先主圍成都,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雍之滑稽,皆此類也。

    曆史評價:

    陳壽:①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臥語,無所為屈。②簡雍雍容風議,見禮於世。

    人物之伊籍

    字:機伯

    籍貫:山陽

    官職:左將軍從事中郎

    人物傳記:

    少依邑人鎮南將軍劉表。先主之在荊州,籍常往來自讬。表卒,遂隨先主南渡江,從入益州。益州既定,以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見待亞於簡雍、孫乾等。遣東使於吳,孫權聞其才辯,欲逆折以辭。籍適入拜,權曰:“勞事無道之君乎?”籍既對曰:“一拜一起,未足為勞。”籍之機捷,類皆如此,權甚異之。後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蜀科之製,由此五人焉。

    曆史評價:

    陳壽:伊籍,雍容風議,見禮於世。

    人物之秦宓

    字:子敕

    時間:?——226

    籍貫:廣漢綿竹

    官職:大司農

    曆史年表:

    少有才學,州郡辟命,輒稱疾不往。

    先主既定益州,廣漢太守夏侯纂請宓為師友祭酒,領五官掾,稱曰仲父。

    益州辟宓為從事祭酒。

    先主既稱尊號,將東征吳,宓陳天時必無其利,坐下獄幽閉,然後貸出。

    建興二年,丞相亮領益州牧,選宓迎為別駕,尋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

    吳遣使張溫來聘,百官皆往餞焉。眾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溫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士也。”及至,溫問曰:“君學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溫複問曰:“天有頭乎?”宓曰:“有之。”溫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溫曰:“天有耳乎?”宓曰:“天處高而聽卑,詩雲:‘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溫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詩雲:‘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溫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溫曰:“何姓?”宓曰:“姓劉。”溫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溫曰:“日生於東乎?”宓曰:“雖生於東而沒於西。”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於是溫大敬服。宓之文辯,皆此類也。

    遷大司農,四年卒。

    曆史評價:

    陳壽:①秦宓始慕肥遯之高,而無若愚之實。然專對有餘,文藻壯美,可謂一時之才士矣。②宓辨其不然之本。又論皇帝王霸(養)龍之說,甚有通理。

    彭羕:伏見處士綿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雋生之直,枕石漱流,吟詠縕袍,偃息於仁義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高概節行,守真不虧,雖古人潛遁,蔑以加旃。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讜落落之譽,豐功厚利,建跡立勳,然後紀功於王府,飛聲於來世,不亦美哉!

    人物之魏延

    字:文長

    時間:?——234

    籍貫:荊州  義陽郡(今河南桐柏)

    官職:前軍師  征西大將軍  南鄭侯

    曆史年表:

    劉備入蜀時,魏延作為劉備部屬,多有戰功,升遷為牙門將軍。

    劉備進位漢中王後,遷治成都,封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全軍震動,劉備大會群臣,魏延在會上豪語驚人,贏得了威信。後升為鎮北將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