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匈奴叛軍各部落首領四下觀望,彷徨躊躇的時候,護匈奴中郎將麴義卻給了他們重重一擊。

    漢軍化整為零,頻繁出擊,打了就跑,久而久之,匈奴叛軍習慣了,他們有時候遠遠看到漢軍小隊殺來,連軍隊都不集結,舉起牛角號吹兩下,就把漢軍嚇跑了。到了中旬,草原上下起了大雨,瓢潑大雨,整個大草原都浸浴在朦朧的霧靄裏。日夜出沒的漢軍鐵騎隨著大雨的出現,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匈奴人沒有在意,他們在大都尉蕩撒和封澈的帶領下,陸續聚集到穀羅城躲避大雨。

    麴義集結了四萬鐵騎,冒雨奔襲穀羅城。匈奴人看到漢軍出現,既不集結,也沒有鳴號報警,而是象以往一樣,一邊大聲笑罵著,一邊懶懶散散的吹號嚇敵,直到漢軍殺聲震天,鋪天蓋地的從雨幕中衝出來,匈奴人才意識到自己輕敵上當了。匈奴人倉惶迎敵,拚死突圍,但因為受到大雨的幹擾,幾次突圍失敗,死傷慘重,大都尉蕩撒和封澈先後戰死,匈奴人失去指揮,更是亂作一團,一萬三千多人被斬七千,餘眾紛紛繳械投降。

    匈奴叛軍在穀羅城大敗,全軍覆沒,震駭了匈奴諸部,許多搖擺不定的部落首領突然明白了,大漢國就是大漢國,他再怎麽傷痕累累,但他終究還是一個巨人,一個無法戰勝的巨人,得罪了這個巨人,最後的下場一定很慘。於是,許多部落首領暗自派人到長城要塞,向於夫羅表示效忠,說隻要於夫羅殺回美稷,重創須卜骨都侯和白馬銅之後,一定重新投靠單於庭。腳踏兩條船總比一棵樹上吊死要好,既安全又穩妥,這也是小部落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唯一辦法。

    於夫羅精神大振,要求麴義立即趁勝攻擊美稷,但被麴義一口回絕了。麴義毫不客氣地說,穀羅城一戰,占盡天時地利,可一不可二。如今大軍糧草武器不足,人馬疲乏,草原上雨水不斷,根本不具備再次聚集大軍征伐塞外的條件,另外,叛軍遭此重必定會吸取教訓,小心謹慎,不會再給自己這樣的機會了。現在叛軍重兵屯守美稷,要打就是硬戰血戰,雙方實力差距較大,無法進行決戰。還是耐心等機會吧。

    於夫羅很生氣,認為麴義是在故意刁難自己,於是數次上書大漢國皇帝陛下,懇求天子催促麴義盡早出兵攻打美稷。

    天子聽從了尚書台的意見,沒有答應於夫羅,他下旨重賞麴義和漢軍將士,命令麴義繼續分兵遊擊,拖住匈奴叛軍,務必不讓他們分兵支援雁門關。

    五月中,晉陽。

    ÷

    麴義雖然在穀羅城大勝,但對整個北疆的危急形勢並沒有起到絲毫的改善作用。

    徐榮看完麴義的報捷文書,欣喜之餘突然想到了鼓勵黃巾軍士氣的辦法。他急令李瑋趕到晉陽,把襄楷大師請到了鎮北將軍府。徐榮毫不避諱的把北疆的險惡形勢詳細地對襄楷做了一番解說,“我請大師來,就想借助大師的力量,一是穩定民心,二是激勵黃巾軍將士為國而戰。”

    襄楷大師顯然對黃巾軍的內部很了解,他沉默半晌,麵露難色,“大人,黃巾軍的事的確有點難辦。不過,大人完全可以從黃巾軍抽調忠一批義之士組成一支萬人精兵。雁門關如果再有萬人相助,堅守不失應該綽綽有餘。”

    徐榮苦笑,攤開案幾上的地圖,指著雁門關說道:“大師請看,北疆的戰局目前錯綜複雜,我們處處受製,沒有任何勝算。如果一直這麽被動挨打下去,我們丟失的不僅僅是並州的北方四郡,還包括長城要塞以北,幽州的東北部,甚至整個幽州。所以,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守住雁門關,而是要打破這個僵局,變被動為主動,徹底扭轉整個北疆的不利形勢。”

    “鎮北將軍和尚書台的皇甫大人數次來書,兩位大人都認為要扭轉當前的不利形勢,關鍵就在雁門關之戰。”

    襄楷大師白眉掀動,豁然大悟,“大人要擊敗鮮卑人?”

    “對。”徐榮微微一笑,慢條斯理地說道,“守住雁門關對整個戰局沒有任何助益,鮮卑人雖然進不了關,但實力猶在,鮮卑人隻要有實力,他們就可以隨時入侵,因此,我們隻有擊敗鮮卑人,把他們打得損兵折將,才能動搖鮮卑人的根本,才能把鮮卑各方勢力之間的平衡打破。這個平衡一旦被打破,鮮卑人就要內亂。我們等的就是這個內亂,隻要鮮卑人內亂,互相征伐,他們就無力南侵,而我們則可以趁機穩住北疆,收複失地。”

    襄楷大師輕拍案幾,低聲驚呼道:“好計,好計啊。”

    “但是,現在雁門關外的鮮卑人已經達到了十萬之巨,這是我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鎮北將軍和皇甫大人也沒有想到,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想擊敗鮮卑人,至少要征調二十萬大軍。”

    襄楷瞠目結舌,“這怎麽可能?”

    “長城要塞的麴義大人已經率先在穀羅城重創了匈奴叛軍,目前他的大軍已經收縮,現在僅以小股騎兵出擊騷擾匈奴人,以此來拖住匈奴叛軍的兵力。”徐榮指著薊城繼續說道,“鎮北將軍即將發動對薊城的攻擊,並相機拿下右北平的土垠城,做出繼續攻擊遼西的態勢,以此來牽製慕容風的大軍。兩地都將在下月和敵人形勢對峙的局麵,以配合我們完成擊敗鮮卑人的重任。”

    “下個月?”襄楷難以置信地問道,“大人隻有這麽短的準備時間?”

    “隻要不出意外,時間已經足夠了。”徐榮胸有成竹地說道,“目前糧食和武器正在源源不斷地運到晉陽,唯獨缺的就是這二十萬軍隊。大師可能幫我?”

    “當然願意了,想想三十萬人的大戰,激動人心啊。我的大知堂所有弟子任憑大人調遣,堅決參戰。”

    “不,不。”徐榮笑道,“目前大師和你的弟子們不是參戰,而是利用各地的法壇,利用《太平經》的教義,鼓動並州的一百多萬百姓堅決支持我們擊敗鮮卑人,讓這些百姓成群結隊地趕到各地的黃巾軍營地,要求他們出戰。黃巾軍要保護的不僅僅是大漢國的疆域,而是並州一百多萬百姓,還有這一百多萬百姓心目中的太平盛世。”

    “大人放心,這事不用大人吩咐,我們大知堂也義不容辭。擊敗鮮卑人,保衛我們自己的家園,這乃是天經地義的事,百姓們知道,黃巾軍的將士們也知道,何須鼓動和激勵?隻要大人舉臂高呼,並州兩郡將有百萬民眾追隨在大人身後,北上擊胡。”

    徐榮站起來,躬身拜謝,“一切拜托大師了。”

    五月中,幽州薊城。

    ÷

    鮮卑人屯兵在漁陽和盧龍塞,沒有任何南下的跡象。

    李弘派出大量的斥候活動在漁陽和盧龍塞兩地。他心懸居住在盧龍塞裏的將士家眷的安危,數次派出黑豹義從潛到盧龍塞附近打探消息,但一無所獲。李弘雖然很焦急,但毫無辦法,隻好企求老天爺的眷顧了。他幾次在睡夢中被小雨的哭喊驚醒,這讓他寢食不安,數次想提前攻打無終城,但他又擔心驚動鮮卑人,造成大軍首尾不顧,隻好強忍悲痛,苦苦支撐。他暗暗發誓,如果找到小雨,他就再也不讓小雨離開自己的身邊了,他已經無法再忍受這樣的擔驚受怕。小雨如果有個什麽三長兩短,他這一輩子都無臉再回到盧龍塞,回到姬明的墓前。

    皇甫嵩的書信提醒了他,讓他驀然醒悟,現在並州和幽州的戰局是緊密相連的,北疆的戰事是一個整體,是慕容風精心策劃的一個不敗之局。這讓他更加加深了對慕容風的畏懼,相比慕容風,相比皇甫嵩,無論是用兵還是眼光,他都差得太遠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