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苦著臉,無奈地說道:“我不增兵,我到哪裏找五萬人上西涼?還有,我們風雲鐵騎有一萬五千人馬,你剛才怎麽說隻付給我們一萬人馬的軍餉?”

    袁宏立即回道:“大人的部隊在癭陶大戰中不是損失了許多嗎?陣亡士兵的撫恤我們也已經支付了。大人這麽說是什麽意思?”

    李弘嚴肅地說道:“按照大漢軍律,戰時騎兵的軍餉都是平時軍餉的三倍,但你們一直都沒有按三陪軍餉支付給我們。現在我隻讓你們增加一點點,你們還許多廢話,是不是欺負我們北疆人不識數啊?我已經很理解你們的難處了,但你們不能欺人太甚。如果你們不願意,我就上書告你們惡意克扣軍餉。”

    一幫人站在寒風裏,大吵大鬧,渾然忘記了自己是冀州的軍政要員。李弘站在人群中間不停地揮舞著雙手,臉紅脖子粗的,和十幾個刺史府的官員吵成了一團,哪裏有什麽中郎將的風度。

    冀州府的主薄王泰說話慢悠悠的,很有風度,他對李弘說:“李中郎,我們已經多次向你說明了冀州財政的現狀,但你一再要求增加軍餉,好象不相信我們,”

    “我當然相信了。”李弘說道:“自從冀州牧郭大人壯烈殉職之後,冀州靠你們苦苦支撐,諸位大人著實辛苦。冀州再困難,再窮,但它是我大漢朝的糧倉,是我大漢朝的錢庫,你們不解決,我向誰要?如果下個月我在邯鄲集結了五萬大軍,你不給我軍餉,不給我糧草,你讓我怎麽辦?解散部隊不成?”

    “這麽大的行動,朝廷為什麽不給錢?”袁宏氣憤地說道,“你現在就是把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拿不出錢來。”

    李弘生氣地說道:“冀州的門閥豪族那麽多,你就不能上門借一點?,說說好話讓他們捐助一點?冀州豪富的財產加在一起,恐怕比朝廷的國庫都要多吧?”

    吳良在一邊說道:“理由呢?借錢總要有理由。我們已經開口借了許多次了。”

    李弘大聲道:“你讓他們睜大眼睛看看,現在趙國,中山國,常山國還有沒有富豪?國家戰禍紛起,對他們有什麽好處?如果天下大亂,他們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更不要說什麽財產了?”

    治中從事梁議歎了一口氣,“又是借錢,再借下去,我們都還不起了。大家議議吧,看看按照李中郎的建議,我們還能籌措到多少?”

    冀州府的官員們聚在一起商量了好半天,最後勉勉強強答應了李弘的要求,在四月之前,西征部隊的錢糧都由冀州負責提供。

    李弘大喜,連連躬身感謝。然後他立即就向刺史府的官員們告辭,他急著要回邯鄲。

    審配主動提出來送他一程。

    路上,審配對李弘說了許多西涼戰場上的事。

    “車騎將軍張溫學識淵博,為人忠厚,性情溫和,門生故吏眾多。你到了西涼,務必要和此人搞好關係,這對你將來的前途肯定大有助益。”審配慢慢說道:“他有個門生叫陶謙,現在在將軍府做司馬。此人曾經做過幽州刺史,當朝議郎。他先跟著皇甫嵩討西涼,現在又隨張溫,對西涼局勢非常清楚,所以你到西涼以後一定不要得罪他,要和他多多結交。”

    李弘點點頭,感激地說道:“謝謝正南兄的提醒。”

    審配繼續說道:“此人已經五十多歲,雖然為官清廉,頗有才學,但他為人狂放不羈,心高氣傲,仕途一直很不得意,所以當他看到你這麽年輕就是中郎將了,恐怕心懷不服,言語上難免要難聽一些。你一定要約束自己和手下,要忍,不要象對我一樣,拿著戰刀就出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