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品位想獲得提升,真的很容易。隻要把他放在某個“高端”環境裏,熏陶一兩年,他的欣賞水平和眼界很快就提升上去了,人也很快就飄飄然了。而一個人能力要想獲得提升,外界環境隻是起輔助的作用,他必須認清現實,並且力求改變現實,這需要決心、耐性和行動力。

    品位近似於自己的夢想,而能力就是你改變現實的水平。所謂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所謂找不到一個共同價值觀的人,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你的能力跟品位差距太大了。

    況且,很多人的理想也稱不上是真正的理想,隻是一種欲望而已。所有脫離了能力的品位,都隻能是一種欲望。最悲哀的是,有時我們標榜的品位不一定是自己的,很可能都是在追求和模仿別人,然後強加於自己。品位成了一種標榜自己的工具。

    這個世界設定了很多規則,讓我們的品位在天上飛,讓我們的能力在地上跑。比如現代金融製度下,我們可以提前消費我們的信用,沒錢可以借錢,房子可以分期,炒股可以用杠杆,開公司可以貸款,創業可以融資,項目可以眾籌……似乎我們眼前擺滿了錢,讓我們去花,於是我們提前住上了豪宅、開上了豪車、當上了金領,揮灑著信用,過上了土豪一般的生活。

    一般情況之下我們的品位都是跑在能力前麵的,這讓很多人忘乎所以,以為美好的生活可以輕而易舉地到手,但如果不能認識到其中的問題,不去腳踏實地地奮鬥,很快就會麵臨困境。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把你花在想入非非的時間,抽出來用在腳踏實地的努力上,給自己一個定位,看看自己究竟可以做些什麽有價值的事。所有的改變一定是從改變自己開始的。

    當我們發現了自己想要什麽、需要什麽的時候,考慮的第一件事應該是:我該做什麽事,才能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是傻傻地在那裏癡心妄想。

    那些品位越高的人,最典型的表現是要求越來越高。而那些能力越高的人,最典型的表現是責任心越來越強。

    我們總是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向往上,很少考慮如何提高自己改變世界的能力。因為推動這個世界進步的不是品位,而是能力。

    見過世麵的人很多,改變世麵的人很少。再說得刻薄一點兒:逢迎世俗的人太多,改造世界的人太少。

    其實,凡是心高氣傲的人,往往都是品位大於能力的人。有時,與其說一個人的品位很高,還不如說這個人癡心妄想。這是很傷人的話,但也是實話。

    真正有能力的人,必定是有品位的。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謙卑低調的人,他們非常心平氣和,他們的穿戴看上去也很平凡,他們從不需要向外界證明自己的品位。他們或許從來不需要穿各種名牌,因為他們自己就是最好的品牌。他們有足夠的胸懷去容納世界的千差萬別,有足夠的自信撇開別人的眼光。

    最後再打一個比方:能力是土壤,品位是盛開在上麵的花朵。想讓花兒開得更鮮豔,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土壤施肥或者澆水。

    智慧的人,總能洞悉事物的本質

    馬雲在談阿裏成功之道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我1995年創業到現在,我隻寫過一份商業計劃書……我認為,計劃寫得再漂亮,遇到環境變動便失去意義,有沒有實時應變的能力才是重點。計劃寫得再好、再仔細,商場情勢卻未必如你所想。

    巴菲特說:模糊的正確遠勝過精確的錯誤。

    再來看一個網上流傳的例子:一個曾在諾基亞工作過的資深人員說,諾基亞在全盛時期做了一件大事,建了一個詳細的全球手機用戶數據庫。這個數據庫的數據很精準,諾基亞在全球找了很多調研公司和機構,花了天價(按億人民幣計算),訪談了數以萬計的用戶。

    這個數據庫被認為是諾基亞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每當他們要做新產品,就打開數據庫調出目標用戶的各項數據,一張清晰的用戶畫像就出來了:生活在哪裏,年齡多大,做什麽工作,有什麽愛好,願意花多少錢買一部手機,多長時間換機……

    喬布斯做iPhone的時候有什麽用戶畫像啊,喬布斯很少做用戶調查,他說:“如果亨利·福特在發明汽車之前去做市場調查,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大家都希望買到一輛更好的馬車。這對亨利·福特發明第一輛汽車有幫助嗎?”喬布斯站在更高的層麵,洞悉問題的本質,進行顛覆式創新。他懂得,人們想要的並非“馬車”,而是更快的“交通工具”。

    今天那個數據庫不知道還在不在,沒準兒還存在諾基亞的某個硬盤上,不過肯定已經沒人再碰它了。

    方向隻要大體正確即可,越是試圖精確描述,就越會迷失在無窮的細節中,反而忘記了最初的目標。

    做新產品,隻要試圖精確,往往會反複耗費無用的精力,最終建成一個馬其諾防線。

    做人也是如此,隻要目標準確,定位恰當,你就努力做好你應該做的那一點即可,千萬不要反複地做一些牽強的輔助工作,那樣隻會讓你越來越庸俗和迷惘……以前的世界變化沒那麽快,所以我們做事一般采用“線性思維”,即:一切都是連續性的、可預測的,所以我們要做好一切規劃和打算,這樣才能不打無準備之仗。

    而當今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事情都是突變的、不可預測的,機會的存留時間、企業的壽命、產品生命周期、爭奪的時間窗口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縮短。

    於是我們就不得不采用一種“斷點思維”,它和“線性思維”的邏輯區別很大。

    所謂斷點思維,就是牢牢堅守一個“點”,這個點可以是核心競爭力、核心價值等,總之是一種價值聚焦,然後以不變應萬變。

    有時候最好的準備就是沒有準備,因為準備的成本太高,而且大部分時候都是無用的。

    孫子兵法裏麵說:“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未來的世界,一切都變得隨機,不可預測,你所做的各種規劃一定會被各種偶然打亂,這才是必然!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所以那些善於做計劃的人,永遠比不過善於應對變化的人,即:進化大於計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