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老僧禪坐一炷香,能消施主萬劫糧。

【公案】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他的兒子裴文德,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被皇帝封為翰林①。但是裴休不希望兒子這麽早就飛黃騰達,少年進仕,因此將他送到寺院裏修行參學,並且要他從行單(苦工)的水頭②先做起,天天在寺裏挑水。

少年得意的裴文德在意氣風發之時,忽然被父親送去做苦行僧的苦工,每天隻能在寺院裏挑水砍柴,弄得是身心疲累,煩惱重重。但因父命難違,隻有強自隱忍。

他心不甘情不願地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滿懷憤恨地發牢騷:“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這話剛巧被寺裏的住持大和尚聽到,他微微一笑,也念了兩句詩偈回答:“老僧禪坐一炷香,能消施主萬劫糧。”

裴文德聽了大吃一驚,從此收攝身心,心甘情願地苦勞作役。

偉大的人物,不是因為坐在高位才受人崇拜;禪者是從卑賤作務、苦役勞動中身體力行,磨礪意誌;儒者也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佛教雖然重視頭陀苦行,勞役曆練,這也隻是充實福德因緣,屬世間的有為法。

在禪者所謂的一炷香裏,心能橫遍十方,性能豎窮三際,心性能與無為法相應,當然“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了。

有為法的功德能有多少?在無為法裏麵,一點一滴都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注釋】

①翰林:官名。唐代後期,往往即以翰林學士升任宰相。北宋翰林學士仍掌製誥。清代以翰林掌院學士為翰林院長官,其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

②水頭:禪林中司掌汲水、燒熱水供大眾盥洗之職稱。

【思考】

1.裴休宰相如何教育兒子?

2.為什麽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

3.從小到大,哪一則“教育”的故事讓你印象深刻?

4.你對現今的教育有何看法?

【延伸——緇門崇行錄】

唐朝玄沙師備禪師,俗姓謝。父親以捕魚為業,不幸落水而亡;禪師因此出家以報答父親養育恩德。出家後一雙草鞋、一件粗布衣,吃的東西僅夠維持生命,和福州雪峰廣福院雪峰義存禪師為友。雪峰禪師因為他的苦行,所以稱他為“備頭陀”。

有一天禪師帶著行李,想到各處參訪,走不多遠,忽然擦傷腳,流了血,豁然感悟佛理隻在此身處,不必遠求,於是不下山,就與雪峰禪師一起切磋心法。雪峰禪師曾說:“備頭陀是乘願再來度化眾生的菩薩!”後來有一天晚上,玄沙禪師忽然夢見父親來相謝說:“因你出家,明心見性的功德,我已得生天界,特地來告訴你這個消息。”

——悟道報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