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過往,年少時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養成我善觀事物的性格;沒有貴親厚戚的照顧,養成我平等愛人的性格;沒有周全衣食的供應,養成我隨遇而安的性格;沒有冶遊玩耍的環境,養成我慎思自省的性格。這一切不順利的境遇,不也都成為我成長的因緣嗎?其他諸如戰爭傷亡、家庭貧困、饑寒交迫、橫逆臨身,如今想來,也全是增上的因緣。

    釋迦牟尼佛當初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等正覺。當流星燦然劃空而過的時候,佛陀到底覺悟了什麽?他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覺悟的真理又是什麽?是因緣,是緣起。如果我們能懂得因緣緣起的真理而受用,必定也能像佛陀一般,舍棄這個有漏世間的一切煩惱困苦。經上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人與人之間相敬相愛、相爭相逐、相善相惡等種種關係,就是因緣。懂得因緣,可以了悟世間眾生的運命浮沉,懂得世間生命的緣起緣滅,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會洞然明白了。

    世上生滅不已的因緣有四種:

    一、無因無緣。很多人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冥冥中完全注定的、宿命的,或是偶然的、神意的,而不是因緣的關係。好像石頭本來榨不出油,如果石頭竟然能榨出油來,他們不去探索石油層的結構與形成原因,隻會認為是偶然如此。小孩子吃得太多太飽而噎死脹死了,他們不去追究飽食的禍因,隻會一味哭喊:“命呀!命呀!”強盜因搶奪不遂而起意殺人,被害人家屬也隻會歸之於宿命如此。那種把一切歸之於上帝旨意的人,認為一切都是神吩咐的人,否定了現世人生的自主價值,也否定了一切努力的自我意義,如此徹底抹殺了人生的努力而專講命運的,都是邪門外道,不是正確的因緣論。

    二、無因有緣。這種人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麽過去的因緣果報,都是現實上的機緣湊合而成,是一種“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論調。例如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有的肯爭氣而成功,有的不爭氣沒出息,就怪罪運氣不好,機會太少,而忽略了他們教育過程和心理境界的歧異。同一個老師教導出來的學生,成績好壞不同,則歸咎於他們的努力程度不夠,而忽略了先天聰明才智的不同,這就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偏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