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佛陀住世時,每次出外講經說法,行腳托缽,隨行的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也不是都住祇園講堂,而是山丘、墓旁、樹下、海邊,一樣可以安住。通過行腳,能夠從清貧的生活中磨煉,從克難的物質中成長,借此增長內心的力量,培養堅定不移的道心。

有個成語叫“眾誌成城”,意指集合眾人的意誌力量,就可以無堅不摧、無事不成,這意誌心念就是成功的共識。這世間無論成就什麽,都要有力量,你做事,要有勤勞力;你說話,要有親和力;你讀書,要有慧解力;你發心,要有大願力;想要追求事業成功,就要有成就事業的力量。成就事業的力量有四點:

第一,智慧的抉擇力。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定會麵對很多的關卡,你要針對多項條件、現狀給予評估,必須要有抉擇力:哪一方麵事業被現在社會所需要?哪一類事業對民生國計有幫助?未來哪一些事業有前途、有發展?哪一種事業是合理的、厚道的?我們必須要有智慧的抉擇力。

第二,禪定的克服力。世間的事其發展沒有一帆風順的,人間的事業必定都會麵臨一些困難,有待力量來克服。能夠克服困難的人,才能成就事業;不能克服困難的人,就好比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霜雨雪,又怎麽能生長延續呢?用什麽樣的力量來克服?禪定力。禪定以不變應萬變,你能處變不驚,所謂“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世間的紛擾困難,有了禪定力,就找到了克服的方法。

第三,慈悲的攝受力。我們創造事業,不是靠口號,也不是靠虛偽,更不是靠權力。要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大家來擁護,就必須要有群眾。如何獲得大家的擁護呢?那就是慈悲的攝受力!讓大家知道我們很慈悲,我們愛人如己,能夠推己及人,別人與我們來往互動,能感受到如沐春風,願意來幫助護持,這就是慈悲的攝受力。

第四,勤勞的精進力。明末畫僧石溪說:“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懶惰,若當得個懶字,便是懶漢,終無用處。”同樣地,世間人成就事業,是無法坐享其成的,必須要勤勞,必須要精進,以勤勞的精進力奮發努力,才能成就事業。

文章筆力萬鈞,所以有傳世之文;書法力透紙背,所以有萬世之作。科學家要有創造力,軍事家要有戰鬥力,無論做什麽事都要有力。

·佛光菜根譚·

成功的裏麵,包含了多少辛酸;

名人的雙肩,承受了多少壓力;

榮耀的背後,付出了多少代價;

偉大的成就,奉獻了多少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