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常聽到大家口口聲聲談道德,究竟什麽是道德?道德有其範圍,比如能合乎佛教的“五戒十善”、儒家的“四維八德”,都可以稱為有道德。道德是宇宙之間的正氣,充滿在宇宙之中,不是你有錢就一定有道德,或者你有才能就有道德。有些人雖然貧窮、失業,生活遭遇挫折,但隻要不失去做人的原則,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具有維係國家綱紀、保護社會人民生活安全的功用,好比汽車要有車道、火車要有軌道、飛機要有航道,交通才能順利運行,一旦偏離各自的軌道,後果不堪設想。為人處世亦是如此,要以因果為軌則,正規正矩,才不會喪失人格道德。

    能行仁就是道德。“仁”這個字由“人”和“二”組合而成,意思是心中要有別人,不能隻有自己。我們要時常自己反省:我的心中真的有別人嗎?有父母、師長嗎?有苦難眾生嗎?我講《金剛經》的時候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母親對我說:“你可以無我相,怎麽可以說無人相呢?”當然《金剛經》裏這句話的詮釋不是這樣,但母親說的有沒有道理呢?有道德的人必然心中有他人,有大眾。

    再者,能向上也是道德。有道德的人不是弱者;有道德的人,做起事來努力不懈、精益求精,不會有始無終,這種奮發飛揚的態度就是道德。此外,能升華就是道德。一個人光追求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求得人格的升華、信仰的升華。比方過去做一小時義工,現在能做兩小時;過去布施給人五塊錢,現在能給人十塊錢;過去和人見麵隻是點個頭,現在不但點頭還會微笑。待人好,人格提升就是道德。

    不道德的行為小則影響自己處世的態度,大則侵犯別人的權益,但是人往往不容易察覺,例如說理而不認錯、怪人而不自責、無恥而不反省、愚昧而不自知等,都可以說是不道德的行為。常人最大的毛病莫過於不肯認錯,心裏總認為別人錯自己對,不肯認錯就不能改正,不能改正又如何能夠進步呢?

    所謂“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佛遺教經》裏說:“慚恥之服,無上莊嚴。”一個人要有慚愧心、羞恥心,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是不是不夠慈悲、不夠容忍,才能增進道德。青少年樹立道德觀很要緊,比獲得獎狀、擁有富貴更重要。青少年應該建立誠信、榮譽、和平、正派的道德觀,樹立為人處世的君子風範。

    ·佛光菜根譚·

    不忌說出自己的毛病,才能發露懺悔;

    懂得麵對自己的缺失,才會勇於改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