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壞了,要修理一下;衣服破了,要補綴一番;房子漏了,要重新裝修;馬路壞了,要填補整修;人,要不斷地修正、改革自己的陋習,才會慢慢健全。人生的毛病之多,例如語言上的惡口、綺語、兩舌、妄言,乃至心理上的自私、執著、貪吝、嗔恚、嫉妒等,都像癌症一樣,如果沒有找到高明的醫師療治,則如覆艦難駛、惡疾難愈,人生不複救藥矣!唯有自己做自己的醫生,一個肯自我療治、自我改革的人,才有希望。

    平常我們講“煩惱易斷,習氣難改”,也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指的就是人的習氣不容易更改。

    在佛法來講,重的過失是煩惱,輕的過失叫習氣。其實,人難免有煩惱、習氣,甚至“羅漢斷三界結盡,而習氣未除”(《大般涅槃經集解》)。即使證悟的大阿羅漢,有的也喜歡照鏡子,因為他過去做過幾百世的女人,習慣了,因此即使出家了,還是習慣要照鏡子,這就是過去的習氣使然。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葉“聞歌起舞”,這是習氣;僑梵波提尊者經常習慣努嘴,像牛吃草一樣,因為僑梵波提過去幾世做牛,牛就是要反芻,時間久了就成為習慣,這也是習氣。有的人講演,習慣低頭不看人,這是習氣;有的人看人眼光凶狠,讓人覺得好可怕,這是習氣;有的人好吃什麽東西,好買什麽東西,這都是習氣。

    在禪門裏的每個修道者,擁有的東西愈少愈好。所謂“衣單兩斤半,隨身十八物”,東西愈少,欲望就愈少,相反,東西愈多,帶給我們的困擾、煩惱就越多。

    現代人擁有的東西太多了,許多人養成了擁有、貪多的壞習慣。有人說“大過不犯,小過不斷”,小過就是習氣。乃至大菩薩,雖然已經到達等覺位,為何不成佛呢?因為他“留惑潤生”,要留一分無明,留一點習氣,好讓眾生親近他。為了救度眾生,菩薩願意放棄個人的成就,而成佛必須把所有煩惱都斷除。

    至於如何才能對治惡習?《大乘要語》說:“習氣不離心。”我們首先要覺察自己的心,看到自己的毛病。然而,一般人的眼睛都是用來看別人的,常常指責別人這個不對、那個不好。當然,有的人酗酒、吸毒,要靠醫藥的幫忙,但也要自己肯下決心斷除才行。其他如賭博、惡口等,也要靠自己有心革除。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有人說我可以找好朋友來規勸、教誡,做我的管理員。可是靠別人來規勸我、幫助我,終究還是有限的,自省自覺才是革除惡習的根本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