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寫文章來說,別人一天寫一兩千字,我從小就訓練自己每天能寫一兩萬字;除了陪客人吃飯,我吃飯通常隻要五分鍾,最多十分鍾。為什麽?為了爭取時間做事。比方看報紙,有人看一份報紙需要一兩個小時,我可能三五分鍾就看完了。又比方看書,有人一本書看了幾個月,我可能一天看完幾本書。

聰明的人做事,將事情單純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做事,卻把事情複雜化,隻有事倍功半。繁也不是不好,有時為了表示慎重,有時是表示繁榮茂盛,但繁也有它的缺失,尤其在21世紀,最好“化繁為簡”,以下有四點意見提供:

第一,禮繁難行。過去的時代,臣子對君主要三跪九叩,對權貴者俯首跪拜,結婚有“六禮”,往來有“五禮”,實在讓人感覺繁文縟節太多,使人不自在,不但不容易做到,甚至反感,最後隻有窒礙難行。所謂“欠禮為過,中禮為樂,多禮為奢”,禮節自然、大方、得體,受禮者受之無愧,行禮者行之無卑,適當的禮儀最好。

第二,法繁易犯。法律太複雜,多如牛毛,讓人無所適從,甚至記不得,反而容易犯戒。好比國家製定太過龐雜的法令,束縛得大家不能動彈,幹脆就不遵守。尤其太多法規相互牽製,造成行政效率降低,不但沒有保護守法的百姓,還讓有些人鑽法律漏洞,所謂“你有政策,我有對策”,總想僥幸逃避。法是準則,不是枷鎖,它要有寬容、自由的意涵,把握基本精神,因應時代,與時俱進,才能讓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守法,應用自如。

第三,言繁多失。一個真正能言之人,必定掌握慎言、寡言、時而後言的要則,懂得見機而說、言簡意賅。所謂“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不必說而多說,易傳為是非,該說而未說,易產生誤會。因此要言之有物,以免徒逞口舌,浪費自己和別人的時間,不僅招怨,也容易生出事端來。

第四,事繁人躁。現代人常常抱怨時間不夠用,一旦事情多,人就容易心急氣躁。說話,幾個人一起講,不曉得聽誰的;事情,幾件事一起來,不曉得先從哪裏處理。因此,無論做什麽,都要簡單一下,不要繁複、不要重疊,一樣一樣來,才能有條不紊地將情緒管理好、將事情處理好,增加效率。

人生短暫,工作的時間有限,精神、體力、智慧更有限,如何在我們的事業、生活裏麵化繁為簡,這是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學習的。

·佛光菜根譚·

事煩莫懼,可以化繁就簡;

是非莫辯,可以改非為真;

操守莫虧,可以清廉自持;

因果莫負,可以事理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