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未成道時,貴為一國的太子,享受無比的人間歡樂,得到萬民的景仰。但是佛陀不以皇宮的生活為滿足,不甘願做個庸碌的凡夫,於是舍棄一切的榮華富貴、親族情愛,獨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創造了自己廣大如虛空的生命,而一切的眾生也隨著佛陀的證悟,開創了未來正覺幸福的命運。

    人到世間來,是享受嗎?未必。是受苦嗎?也不見得。這是一個苦樂參半的世間,我們來到世間,不管苦樂,都要承擔。人生要承擔一些什麽呢?

    一、生活的承擔。人要生活,就不能不吃飯、不穿衣等。生活所需的費用從哪裏來呢?這時就必須承擔生活的擔子,不但承擔個人的生活所需,一家老小我們都要幫助承擔。有時日常生活所需之外,偶爾有個病痛,還要負擔額外的醫療費用,所以生活的擔子、生活的壓力,常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如何調適就看個人的承擔力了。

    二、心理的承擔。生活的負擔以外,心理上有煩惱、欲望、貪嗔、嫉妒等,你心理上承擔不起外麵的人事、境界的壓力,就會痛苦不堪。所以心理上的七情六欲,重重疊疊的因緣事端,都壓在我們的心上,有能力的人當然懂得化解,用知識化解,用信仰化解;沒有力量,不能化解的人,隻有承擔心理上的壓力了。

    三、聲望的承擔。有的人一直要名,希望有聲望;等到名望有了,才發現名望也是一種承擔。你會講經,每到講演時,你的聲望告訴你,不能隨便,你要有與聲望相等的演說;你會音樂,一場音樂會,你要有和聲望相當的音樂素養來表演,不能壞了自己的名聲。這都必須要承擔。

    四、責任的承擔。人到世間來,父母交給我們的責任、長官托付給我們的使命,乃至在職業上應該承擔的責任,在感情上應該負起的責任,甚至對國家社會應負的責任,你說我能不承擔這許多責任嗎?要承擔這些責任,必須要有時間、空間,尤其要有力量,才能承擔這麽多林林總總的責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