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一位公司的董事長和我講:“以我現有的財產,即使我一天用10萬元,我活過100年也用不完。我有很多錢,可是我還在工作,我是貪得無厭嗎?不是的,我是以做事業來打發時間的。”

一個企業團體要獲得成功,關鍵不在人員的多少,而在管理者如何在自我發展與成就中找尋立足點,使企業組織裏的每一成員都能同心同德、盡心盡力堅守自己的崗位。以下提出企業家的“四業”——專業、職業、事業、敬業,這些都是企業邁向成功的關鍵。

第一,要有專業的知識。專業知識,是衡量一個領導者是否有能力的重要依據之一。好比你開一家電子工廠,就要有電子專業知識;開一家木器工廠,則要對家具、木器有專業知識。掌握了相關的專業知識,才能對管理的項目、經營的方針,進行有效的評估與合理的選擇,也才能對部屬和員工做正確的指導。

第二,要有職業的道德。做一個企業家,眼中不能隻看到一時的利益,所謂“職業道德”是很重要的。比如企業之間有競爭,但也要有適度的合作,過度的競爭隻會使群體麵對兩敗俱傷或全軍覆沒的危險。其他如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空氣、水源、噪音等汙染,或產品中不良成分對人體所造成的汙染,都是要盡力避免。

第三,要有事業的理想。做一個企業家,必須有事業的理想。例如競爭力要如何提升、事業要如何造福國家社會、如何造福全人類、如何提高國家外銷能力、如何帶來國家外匯等,都是開創事業的理想藍圖。有了理想,就能訂定明確可行的事業生涯規劃,為將來立下美麗的願景,立下可向往的圓滿目標。

第四,要有敬業的精神。《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作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事業心,要給自己一股內在的壓力,兢兢業業,為國為己,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為社會、為人民創造福祉的事業中,才是一個標準的企業家風範。

現代的企業界,已經有自省的意識,無論是“執行力”或是“學習力”各方麵,皆能不離“專業”與“敬業”的觀念及態度,也大多明白唯有健全“職業”道德,才能完成“事業”理想。

·佛光菜根譚·

有能力的時候,多完成一些事業;

有財力的時候,多種植一些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