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沒有學過建築,但會建房子;我沒有學過書法,但會寫毛筆字;我沒有學過文學,但會寫文章;我沒有受過駢文、韻文的寫作訓練,但會作詞寫歌;我不懂外文,但時常與國際人士接觸往來。因此,承蒙有些人誇讚我很聰明。所謂聰明,是從何而來的呢?如果我真的有一點聰明的話,我想都是從“為人服務”的苦行中修來的。

工作是獲得經濟來源的主要管道。如何工作順利,邁向理想抱負得以實現的人生,更是工作的主要意義。有的人工作不夠認真,遭主管反感;有的人工作沒有信用,人家不願意跟他合作;有的人工作沒有理想,隻能畫地自限。怎麽樣工作才是邁向成功的快捷方式,有四點意見:

第一,誠信為工作的宗旨。一國之君如果說話沒有誠信,就會失去百姓的擁戴;一個主管如果經常三心二意、朝夕令改,就沒有屬下願意配合政策。曆史上商鞅變法之所以能推行新政,就是因為他重視對百姓的誠信。過去孔子提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一個人若是輕諾寡信,必然自食其言,破壞與人美好的關係,也會降低自己的價值。所以,無論做什麽事,最要緊的是要讓人感覺你很真實、很有信用;有了誠信,會樹立良好的形象,會給人帶來安全感,工作就不難開展了。

第二,負責為工作的要領。工作的夥伴,有的人居功諉過,功勞我自己承擔,過失則推卸給別人,這是沒有擔當的勇氣。我們要學習負責任,好與不好,我都要能擔當,我都要能恪盡職守,如此就不怕沒有學習與升遷的機會。在榮耀滿身的肯定中,可以獲得光芒的加冕;從承擔失敗裏,也能記取經驗的智慧。勇於負責者能忠於事,必能值得托付。一個人隻要肯負責,世間沒有什麽解決不了的事。所以,勇於擔當的人,未來必定充滿希望。

第三,研究為工作的中心。現在無論做什麽事,都需要有周密的計劃,心中要備留幾個方案,多加研究,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更進步。研究,是一種琢磨,棱角可以磨平,好的意見可以提煉出來,瑕疵毛病能夠化解掉;經過研究所得的方案,更能接近、符合大眾所需求的目標。所以,研究為工作的中心。

第四,發展為工作的目標。工作要永續經營,就不能墨守成規,不能太過保守,一定要開拓新的領域、探索新的知識。一粒種子,向下發展能紮根穩當,向上發展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發展”會走出道路來,隻有像種子一樣伸展開來,才能得到陽光、空氣、水分,才能看到開拓以後的美好天地。像王安石、龔自珍的“更法改製”,王夫之、譚嗣同的“革故鼎新”,無非都是為了“發展”的目標。隻有不斷地發展,才能進步,保守就是落伍,所以發展是工作的目標,一種有未來性看法的遠見。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工作的大舞台,可以提供我們競技才華,讓我們有充分的用武之地。但是如何在工作中施展抱負,開創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有其必要的條件。

·佛光菜根譚·

從工作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工作就是學校;

從職業中揣摩生命的意義,職業就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