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幼年時在叢林生活很貧苦,常常是一封信寫好了,卻隔了好幾年沒有寄出去,為什麽呢?買不起郵票。風雪交加的冬天,也沒有棉襖取暖;鞋底破了,用厚紙板墊起來;襪子破了,用紙糊一下。這種生活養成我現在“有也好,無也好”的隨緣性格,也養成了我“不買”的習慣。其實,不買就是富有,為什麽要買?因為不足、缺少才要買,可是即使擁有萬貫家財,心要是不能滿足,還是窮人一個。

我們可以看到,自古以來成功立業的人,在創業之初日子都過得非常艱苦。陶淵明窮得如詩中所說:“三旬遇九食,十年著一冠。”造夕思雞啼,清晨願鳥遷。12歲就在鞋油工廠當童工的狄更斯,在學習的熱誠推動下成為享譽世界的大作家。早年家貧如洗的李嘉誠,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香港首富。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佛教的修行雖然不以苦行為重,但就以釋迦牟尼佛為例,如果沒有經過六年雪山苦行,沒有經過多年的瞑目苦思,又怎能證悟成佛呢?佛教曆代的祖師大德,哪一個不是曆經千辛萬苦、千錘百煉而成就道業的?又好比世界著名人物,如失明、癱瘓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完成了不朽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天生失去雙腿的約翰·庫提斯現今為國際知名的激勵大師。所以,青少年應該勇於接受嚴格的教育,在苦行裏才能促進成長;反之,一個人若沉浸在金錢堆裏,好比紈絝子弟,整日遊手好閑,怎麽會成功?

現在許多有為的富家子弟,雖然家庭生活富裕,但是他放棄了優裕的、被保護的生活,選擇走入基層、走入民間,甚至從苦工、學徒做起。

金錢不代表一切。有錢買得到物質,買不到智慧;有錢買得到醫藥,買不到健康;有錢買得到華美的衣服,買不到氣質;有錢買得到書籍,卻買不到品德。所以,青少年的時候要能廣結善緣、勤勞發心、奮鬥苦幹、讀書求智慧、養成良好的人格道德,這都比金錢來得更重要。

解決世上的問題不一定要靠金錢,人生的成功來自於眾多的因緣,現在的年輕人如果天天看到的、想到的都是錢,那麽內心的世界就太渺小了,不僅沒有遠大的眼光,精神力氣也會因為金錢的誘惑而衰弱。要什麽有什麽,卻沒想到“要什麽有什麽”的結果就是要不到未來了。

所以,青少年除了對金錢要有正確的認識以外,心中要有國家社會、團體大眾,才是真正富有的人;年輕人應當誌在十方,何必用金錢來框住自己。

·佛光菜根譚·

成就不是靠金錢堆砌,而是以智慧來莊嚴;

權勢不是靠武力獲取,而是以仁德做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