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秋雨固然可以潤澤群生,秋霜冬雪也可以成熟萬物。青少年時,師長們無情的打罵、無理的要求,孕育我服從、堅忍的性格,使我安然闖過人生中的每一個驚濤駭浪,這種難遭難遇的教育方式,實在功不可沒。

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就看他青少年時期。這個時候,如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分岔道路上,你要走向善的路還是向惡的路,你未來有功於社會還是有害於社會,這是選擇的關鍵階段。因此期許所有青年珍惜自己、尊重自己、表現自己,未來必定有前途。什麽是有前途的人?給青年四點意見:

第一,對人要感激。青年的吃穿用度都是父母供給,知識學問都是師長教授,做人處世都是長輩指導乃至社會大眾成就,公共設施、各行各業,讓我們在人世間,衣食住行方便快捷,享受許多社會資源,因此要懂得感恩,對人要感激。

第二,對己要克製。青年正值血氣方剛,容易衝動、生氣,甚至情緒化。因此要緊的是,對自己要有克製的能力,不是我應該要的東西我不貪,不應該發脾氣的我不發脾氣。能沉得住氣,才是大器。

第三,對事要盡力。青年遇到事情,不怕失敗,要有承擔的勇氣,盡心盡力去做。所謂“做時全力以赴,結果隨緣無求”,世間種種都是因緣成就,與眾人的奉獻而成,隻要對大眾有利的事,就應盡力去做,用你的心血、你的貢獻、你的勤勞、你的智慧去全力以赴,才能獲得別人的肯定與信賴。

第四,對物要珍惜。青年對金錢要珍惜,對物用也要珍惜。就像腳上的球鞋,本來可以穿三年,你穿不到一年就壞了;身上的襯衫,可以穿三年五載,不流行了,你就丟棄了,這都是不愛惜物用。如果不珍惜福報,就好比銀行的存款,你隨意亂花,總有用完的一天。弘一法師惜用破毛巾,為人敬佩;雪峰禪師不棄一片菜葉,以愛物自我修煉,這些都是現代青年要學習的美德。

諺雲:“有誌沒誌,就看燒火掃地。”“從小一看,到老一半。”森田沙彌雖小,連司鍾時都曉得敬鍾如佛,難怪長大之後成為一位禪匠。玄奘大師自勉“言無名利,行絕虛浮”,果真紹隆佛種,光大佛教。青年的未來前途在哪裏?都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中。

·佛光菜根譚·

有誌者,自有千方百計;

無誌者,隻有千難萬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