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他15歲立誌向學,30歲自我健全,40歲已不受世間聲色迷惑,50歲慢慢懂得自然人生的意義,60歲對世間各種言語聽得順暢習慣,70歲想要什麽已隨心所欲,不容易違犯規約。這就是他的人生規劃。

蓋一棟大樓,要開發土地才能興建房子;設一家工廠,要開發新產品才有競爭力;農夫種田也要開發新品種,才能增加收益。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開發海浦新生地,用來建機場、設工廠;也有的國家開發山坡地,用以植果樹、設農場。開發、開發,舉世都在積極地開發,但是真正重要的是開發自己,因為自己的心田裏有無限的寶藏,有待我們去開發。如何開發自我呢?有四點意見:

第一,要自我覺醒。一個人如果缺乏自覺性,就會糊裏糊塗,不知道自己所擁有的能源與財富,所以一個人最要緊的是“自我覺醒”。如何自我覺醒呢?首先應該增廣自己的見聞,充實各類的知識,增加自己的道德修養。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判斷力,如此才能認真審視自我,深刻反省自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人要時時刻刻保持自我的覺醒。

第二,要自我肯定。眾生累劫以來,一直在五趣六道裏生死流轉,慢慢地會將自己本具的佛性遺忘,而認為自己就是薄地凡夫。假如能開發自我的佛性,自我肯定“佛就是我,我就是佛”,我的心中有佛,就不會做壞事。所以人要自我肯定、自我期許,才能創造自己的價值,才能開拓自己的前程。

第三,要自我承擔。一個人如果凡事都不敢承擔,就會一事無成。反之,有承擔力的人,才能接受磨煉與考驗;有承擔力的人,才有責任感,才能積極投入事業,才能勇於接受逆境的挑戰;有承擔力的人,才能不怨天尤人,才能和合人群;有承擔力的人,是對自己有信心的人,隻有能承擔的人,才能領悟人生的意義。

第四,要自我發展。人要有自我發展的心,才會進步,才能開創自己的人生。如何才能自我發展呢?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潛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並且要與時俱進,不斷地自我充實,加強新觀念、新技術與新知識。除了經常針對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加強以外,還要好好發揮自我的才能,積極投入社會、服務小區,如此自能發展出一個善美的人生。

學佛,就是要開發自己的真心,開發自己的佛性。懂得開發自我心裏能源的人,才是一個智者,才是富有的人。

·佛光菜根譚·

用信心開發自我潛能,用慈心與人和諧相處;

用悲心成就利生事業,用喜心涵容宇宙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