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參加賽跑的時候需要有終點,參加射箭比賽的時候需要有鵠的。在人生的旅途上,也需要有目標,才能勇往直前。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出來,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路,總是沒有把人生活得淋漓盡致,因此每個人都要重視自己的生涯規劃。

    生命無常,稍縱即逝,因此人無論年歲多少都要把握有限的生命,適當地規劃人生,才能提升生命的層次。有了生涯規劃,縱使偶遇挫折也會因為有目標、有方向而不致氣餒。

    每個人的生涯規劃都不同,例如孔子十五歲立誌向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印度的修行人,第一個二十年是學習的人生,第二個二十年是服務的人生,第三個二十年是教學的人生,第四個二十年是雲遊的人生。而我的人生規劃是以十年為一期,分別是成長的人生、學習的人生、參學的人生、文學的人生、曆史的人生、哲學的人生、倫理的人生及佛學的人生。

    所謂“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凡事有規劃就不容易走岔了路。好比耕種,不要老是奢望神明、佛祖賜予我們豐收,俗話說“要怎麽收獲,就要怎麽栽”,凡事要靠自己努力去爭取,因果法則是必然、絲毫不爽的。

    我個人喜歡增加別人的信心,而不喜歡聽人家說泄氣的話,因為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朝著自己的目標發憤圖強。但是規劃自己的未來之前,要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智能、興趣、誌向和能力,才不會因為理想太高卻達不到目的而憂悲苦惱。

    有位徒眾讀書的條件並不是很具足,卻執意要念書、求得學位。我問他:“為什麽要這麽堅持呢?”他說:“我要繼續讀書,我要學習做法師。”我一聽就感歎:唉,阿彌陀佛,他怎麽不自知呢!其實,他燒得一手好菜,隻要願意到廚房發心服務,典座個十年,自然能獲得大家的肯定和尊敬,他卻寧可舍去長處不給人用,以為隻有讀書才能做法師,實在是不了解自己。雖然“天生我材必有用”,但也要用得恰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