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民智未開,對自然界神秘力量崇拜的神權時代,演進到對帝王絕對服從的君權時代,及至發展到現今民主社會的民權時代,大家不隻提倡自由,也重視民權,強調人的生命有無比尊嚴,舉凡生存權、參政權、平等權、自由權、財產權、文化權等,均應受到保障。

佛教更從“民權”進一步提倡“生權”,主張一切眾生皆有生存的權利,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成佛的機緣,不容許輕易受到傷害。所以關懷眾生,救度眾生,為天下眾生服務,是佛教徒維護生權的表現。

所謂“眾生”,《金剛經》說:“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此皆名為眾生。

所謂廣度眾生,並非眾生饑餓,就給予飯食;眾生寒冷,就施以衣服。這種枝末的救度,並未能根本解決眾生的問題。例如,眾生的生死、眾生的煩惱、眾生的安全,乃至眾生的生權如何獲得保障等,才是重要。所以必須要本著“眾生平等”的原則,確實維護眾生基本的生存權利,並且要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獲得解脫自在。如《金剛經》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有人問禪師:“誰是佛?”禪師說:“我不敢告訴你,恐你不信!”問者曰:“禪師開示,我豈敢不信?”禪師說:“實在告訴你吧!你就是佛呀!”問者自覺自己是凡夫,怎能立刻成佛?禪師曰:“你有‘我’的緣故!”問者曰:“我有我故,不能成佛,禪師!那你就是佛了?”禪師說:“有你有我,更加不見!”

所以,人人雖有佛性,但因妄想執著,如同明鏡蒙塵,光仍存在,隻是塵蔽,不見光生。正如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夜睹明星,證悟正覺的那一刹那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隻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