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認為植物有生命但沒有感官知覺,也不像人和動物一樣會自行移動,它們所棲居的是一個安靜而單純的世界。19世紀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推翻了這些說法,他證明了植物的卷須具有自主行動的能力。20世紀初期的維也納生物學家法朗塞也說:植物能自由地、輕易地、優雅地移動身體,其靈巧熟練不輸動物與人類。

    植物一生中,會不停地對周圍環境的刺激做出反應,和同伴之間會傳遞訊息、友愛互助,也會相互競爭。整個植物生態體係蘊藏著無盡的生命奧秘,展現著活潑生動、引人入勝的無量佛性。

    環境的溫度、濕度會影響植物的成長。以台灣平地到高海拔的植物為例,500米以下,是典型的亞熱帶氣候,適合生長的是亞熱帶闊葉林的植物,如榕樹、筆筒樹等;500至1500米,是暖溫帶櫟林帶,會出現樟科、殼鬥科的樹林;1500至2500米,開始出現寒冷的針葉林,會有鐵杉林和雲杉林;到了3500米,就有了冷杉組成的台灣冷杉林。

    甚至在極其惡劣、特殊的環境裏,都能發現植物的蹤跡。在鹽堿土壤裏,可以看到堿蓬、匙葉草、胡頹子等植物;在少雨缺水、冷熱多變的沙漠地帶,有仙人掌、落地生根、太陽花、蘆薈等;在海洋、江河湖泊裏,也能看到荷花、綠萍、金魚草、海帶等。這些鹽生、旱生、水生植物,在不利的環境中長期進化,形成了對鹽堿、幹旱、水澇的適應性。

    植物也有能力感應時間的流轉,能衡量晝夜長短和季節變化,如合歡樹、酢醬草、紅花苜蓿的葉子,在夜幕來臨時會合攏起來“睡覺”,天亮之後再施展開來。有些植物,如天南星科的春羽蔓綠絨、箭芋、海芋、地湧金蓮等,進入秋冬時節,到傍晚氣溫降低時,它們的花序會開始加溫,有時外麵溫度隻有攝氏10度,它們也能讓自己的體溫維持在攝氏37度左右。

    終年嚴寒酷冷的北極地區,植物也能在冰雪中生存並開花。經過幾位植物學家的觀察實驗,發現寒地的花朵有追逐太陽的習性,它們的向陽運動,能像孵卵器那樣聚集熱量,從而有利於結果和種子的孕育。

    植物不隻具有隨順因緣、適應環境的能力,更擁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智慧。有的生物學家甚至認為它們和動物一樣,有知覺、思想,有自衛能力,能夠自強自立。

    在《植物之謎》這本書中記載,美國東北部有一大片橡樹林,有一年,森林大害蟲“舞毒蛾”大肆侵略,把一千萬英畝的橡樹葉子啃得精光。可是第二年,這裏的舞毒蛾突然銷聲匿跡,新長出的橡樹葉子則生機盎然、蒼翠茂盛。森林科學家非常訝異,因為舞毒蛾是極難撲滅的害蟲,而且舞毒蛾為害以來,當地並沒有施用殺蟲藥劑,也沒派人捕捉,怎會自行消失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