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在正常的情況下,必會經過嬰兒、童年、少年、青年、壯年到老年等幾個時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他應負的使命與該扮演的角色,自然每個階段的心態也不一樣。茲舉“人生四階段”說明如下:

第一,少年要有禮讚生命的感恩

少年時期猶如幼苗正待茁壯成長,麵對未來的人生,莫不充滿期待與好奇,總想好好地揮灑一番。然而,“年少輕狂”,容易任性而為,尤好追求刺激,因此飆車、飆舞甚至聚眾鬥毆、打群架等,無所不來。殊不知少年時期,人生才正開始,應該珍惜生命,要知道生命的可貴,要禮讚人生的美好,要對生命充滿感恩。因為,父母生我、養我,老師教我、育我,社會大眾及國家培植我,才有今日之我,因此,要有禮讚生命的感恩,才能莊嚴地麵對人生,繼而踏實、努力地開拓人生。

第二,青年要有自覺信念的價值

青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歲月,也是“而立之年”,自己的事業、人生都待開創,家庭責任也要一肩扛起。此外,青年是社會的中堅,是國家的精英,因此要做社稷的棟梁,要做人民的模範,這是青年的使命。在此願心與信念下,必得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若有不當,要修正、要淨化,唯有通過自覺,不斷淨化,才能肩負使命,創造生命的價值。

第三,壯年要有活水源頭的精進

壯年是人生的巔峰,有的人努力付出後,看到輝煌的成果而意興風發、誌氣昂揚;有的人對自己未能全力以赴,導致乏善可陳而後悔、沮喪。但是,不管結果如何,都應該重新收拾起心情,繼續奮發、精進不懈,不可因誌得意滿而安於現狀,也不可因失誌落寞而裹足不前。須知人生就像“跑馬燈”,不容片刻的猶豫、停頓,否則就是落伍。因此,人到壯年時期,要有活水源頭的精進,才能繼續再創人生的另一個高峰。

第四,老年要有淡泊養性的平靜

老年是退休頤養天年的時候,當人生“從絢爛歸於平淡”,有的人一時難以適應,而有“夕陽無限好”的感傷。甚至對於如何安度晚年,毫無計劃與心理準備,以致對未來感到悲觀、沮喪,終日惶惶不安、無所事事。其實,老年人應該歡喜過著“退而不休”的生活,可以把智慧、經驗傳承給後代。此外,可以蒔花植草、品茗下棋,過一種修心養性的悠閑生活,甚至信仰宗教,過一種淡泊無欲的修行生活。隻要能平靜地安度老年,甚至麵對生死都能無憂無懼,這就是人生莫大的福報。

人要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要把握每個階段的人生,珍惜當下的每一個好因好緣,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