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漸漸明白你的詭計了。你利用教會,將恐懼、不確定和不堅定的種子埋在人們心中。這種負麵心態讓人們養成了隨波逐流的習慣,然後你又通過催眠節奏,將這種習慣固定下來,從此那個受害者就再也無法自救了,是這樣嗎?所以,應該當心催眠節奏,尊重催眠節奏?

    答:更好的說法是,應該研究它,了解它,主動運用它來追求明確的、值得追求的目標。

    問:人們如果不去主動運用催眠節奏的力量追求明確的目標,就會麵臨極大的危險嗎?

    答:是的,因為催眠節奏會自發運作。如果你不是有意識地利用它追求一個你想要的目標,那麽它能夠也必然會朝著你不想要的目標運行。

    問:能否列舉一些簡單、基本的現象,證明催眠節奏的存在,讓那些缺乏科學訓練,甚至沒有受過科學訓練,對基本自然規律所知甚少乃至一無所知的人,也能明白這聳人聽聞的催眠節奏?

    答:最好的辦法,是描述這條管用的定律如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

    讓我們拿氣候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任何人都看得到,也清楚,大自然迫使每一種生物和物質的每一種元素為了適應氣候做出自我調整。大自然在熱帶創造出能結果實、能自我繁殖的樹木。她迫使樹木適應炎炎烈日,伸展出能夠遮擋陽光的婆娑枝葉。如果把這些樹木移植到自然氣候截然不同的北極地區,它們便無法存活。

    大自然也創造了適合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生存、繁衍的樹種,但如果把它們移植到熱帶地區,它們也無法存活。同樣道理,大自然賦予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動物以適於它們生存、讓它們感覺舒適的皮毛。

    大自然把周遭環境的影響施加於人的心靈,這種環境的影響要比個人的思想更為強大。孩子們被迫承受來自周遭環境的各種影響——除非他們自己的思想比這些影響更加強大。

    大自然為每種環境都設定了一種明確的節奏,萬事萬物,隻要在這個節奏控製範圍之內,就必須適應它。唯有人類擁有建立自己思維節奏的能力,前提條件是,他要在催眠節奏把周圍環境的影響強加給他之前,就運用建立自己思維節奏的能力。

    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營業場所,每一個城鎮和村莊,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社區活動中心,都有其清晰可辨的節奏。你若想知道不同街道的節奏有何不同,不妨先漫步於紐約的第五大道,然後拐進貧民窟中的一條陋巷。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式各樣的節奏都會固定下來。

    問: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思維節奏嗎?

    答:是的。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主要區別。那些一心想著權力、成功、富有的人,建立起的是一種能把這些合乎心意的財富吸引過來的思維節奏。那些整天想著不幸、失敗、挫折、沮喪和貧窮的人,吸引的是他們不想要的結果。由此可以理解,成功或失敗都是習慣造成的結果。習慣形成了一個人的思維節奏,這種節奏又吸引了主導思想意欲達到的目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