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發現,這個還沒有被加上的“靈魂”,隻有在我經曆了自己人生的兩次重大轉折,我的“另一個自我”現身之後,才會出現。

    誤以為完成任務的我決心投身商業與專業領域,將自己的興趣和可能擁有的一切才華轉化為金錢。我決定從事廣告業,並成為芝加哥拉薩爾函授大學的廣告經理。第一年事事順風順水,但到了年底,一種極其厭惡這份工作的情緒控製了我,於是我辭了職。

    接著,我和拉薩爾函授大學的前任校長一起進入連鎖店行業,成了貝琪·羅斯糖果公司的總裁。令人遺憾的是——或者隻是當時看來令人遺憾——我和生意夥伴發生分歧,因而放棄了這份工作。

    從事廣告業的誘惑依然在我血液中流淌著,我又一次順應這種誘惑的召喚,組織了一家教授廣告和推銷技巧的學校,學校隸屬於布萊恩特和斯特拉頓商學院。

    學校運營良好,很快便開始盈利,就在這時,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內心有著一個任何言語都無法描述的強烈願望,這個願望驅使我離開學校,轉而效力於美國政府,並直接聽命於伍德羅·威爾遜總統。一個運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就這樣解體了。

    1918年的停戰日,我開始出版《黃金定律》雜誌。盡管那時的我連一分錢的本錢都沒有,雜誌卻發展迅猛,全國發行量很快逼近50萬份,第一年就賺了3156美元。

    莎倫的評注:為了讓大家有個明確的概念,我們按照美國勞工統計局編製的年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換算,1918年的3156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5000美元;而按照人均名義GDP來看,則相當於202000美元。這對於一個剛剛開辦一年的雜誌來說,是不錯的利潤……尤其是當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雜誌都會失敗,甚至連成功的雜誌也要三到五年才能盈利。

    幾年後,一個經驗豐富的出版商告訴我,任何一個對出版與發行全國性雜誌有經驗的人,在手頭資金不到五十萬美元的情況下,都不會考慮創辦這樣一本雜誌。

    我和《黃金定律》雜誌注定要分道揚鑣。雜誌越是成功,我內心就越感到不滿足,直到最後,生意夥伴們帶來的瑣碎煩惱越積越多,於是我幹脆把雜誌送給他們,自己離開了。這麽做等於主動放棄了一小筆財產。

    莎倫的評注:這僅僅是希爾熱愛的雜誌事業的開端。《黃金定律》雜誌之後,希爾接著出版了《拿破侖·希爾》雜誌。後來,他成為《成功》雜誌的編輯,這本雜誌至今仍在出版。

    接著,我組織了一家培訓推銷員的學校。我的第一項業務,是為一家開連鎖店的公司培訓一支三千人的銷售隊伍,我能從每個完成課程的推銷員身上賺到十美元。不到六個月,這項工作就為我賺到了不止三萬美元的淨利潤。如果用金錢衡量的話,我的努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內心再次感到“煩躁不安”。我不快樂。日子一天天流逝,一個事實變得越來越清晰,那就是,不論賺多少錢,都不能令我感到快樂。

    沒有任何合理的理由,我就這樣放棄了這份本可以輕鬆帶給我豐厚報酬的職業。朋友和生意夥伴都直言不諱地說我瘋了。

    坦白地說,我也覺得自己瘋了,但我似乎對自己無計可施。我在尋找幸福,但還沒有找到——至少,這是我為自己的反常舉動找到的唯一解釋。哪個人能真正了解自己呢?

    莎倫的評注:“我內心再次感到‘煩躁不安’。我不快樂。日子一天天流逝,一個事實變得越來越清晰,那就是,不論賺多少錢,都不能令我感到快樂。”幾年前,我也可能會寫出這樣的話描述自己當時的處境,但當我采取行動,離開了那份報酬優厚卻與我的個人追求不再一致的工作後,一扇扇全新的機會之門便向我敞開了。結果證明,那是我職業生涯中所做的最好的決定。你是否記得在你人生的某個階段,你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盡管別人都質疑你的決定,但你明白自己是正確的?

    那是1923年暮秋。在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市,我發現自己一籌莫展——我沒有錢,更糟的是,我連一個怎麽擺脫困境的計劃都沒有。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因為缺錢而覺得束手無策。

    以前我也經常囊中羞澀,但從未淪落到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係的地步。這種狀況把我嚇暈了。我心裏似乎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又該做什麽。

    我想出了十幾個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案,卻又一一否決,因為這些方案不是不切實際,就是無法實現。我感覺自己就像個在叢林裏迷了路卻沒有指南針的人,每次嚐試走出困境,都被帶回原點。

    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我飽受人類最糟糕的惡習——優柔寡斷——的折磨。我知道取得個人成功的十七條法則,卻不懂得該怎麽運用!我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人生的一個危急時刻。人生中有若幹個這樣的危急時刻,卡耐基先生曾經告訴我,有時人們正是通過這些關口,找到了“另一個自我”。

    我非常痛苦,以至都沒有想過要坐下來分析一下我為什麽痛苦,以及該如何獲得解脫。

    莎倫的評注:“人類最糟糕的惡習——優柔寡斷。”你曾經感到因為優柔寡斷而喪失了行動力嗎?這是拿破侖·希爾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他不停換工作的人生經曆,聽起來與今天的很多人——那些追求滿意的工作和滿意的人生的人——頗為相像。就像希爾自己承認的那樣,他的困境是他自己造成的。然而,希爾的困境和目前受到這場經濟危機負麵衝擊的人的處境非常相似。希爾利用這暫時的失敗,把它作為鞭策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找到“另一個自我”的動力。如果你也正在承受經濟危機的打擊,那麽你同樣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杠杆,當作促使你尋找“另一個自我”的動力。

    轉敗為勝

    一天下午,我做了一個決定,正是這個決定幫我找到了擺脫困境的出路。我感覺自己想出去走走,走到郊外的“曠野”中,在那裏我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可以思考。

    我開始步行,走了七八英裏後,我感覺自己突然停了下來。我仿佛被粘在路上一般,在那裏佇立了幾分鍾。天色漸暗。我能聽到某種正在高速振動的力量發出的響亮的聲音。

    然後,我的精神平靜了,肌肉放鬆了,我變得異常鎮定。周圍的氣氛逐漸冷靜下來,就在這時,我聽到了來自內心的指令,這指令是以一陣思緒的形式出現的,清晰到我可以將它描述出來。

    這條指令非常清晰可辨,我不可能有任何誤解。它大致是這麽說的:“你接受了卡耐基先生的建議,開始總結成功哲學,現在該是你完成任務的時候了。馬上回家,著手把你頭腦中積累的各種資料寫成文稿。”我的“另一個自我”蘇醒了。

    有那麽幾分鍾,我被嚇壞了。我之前從未有過類似的經曆。我轉過身,大步流星地往家裏奔。快到家時,我看到自己的三個兒子正透過家裏的窗戶望著隔壁鄰居家的孩子——那幾個孩子正在裝飾自家的聖誕樹。

    這時我才想起,當天晚上是平安夜。孩子們臉上失望的表情又提醒我,家裏沒有聖誕樹——想到這一點,我真是痛苦至極,我從來沒有這麽難受過。

    我走進家門,坐在打字機旁,立即著手將我發現的成功和失敗的原因訴諸文字。當我把第一張紙放進打字機時,一種奇怪的感覺——就是幾個小時前我在郊外感受到的那種感覺——打斷了我,我頭腦中掠過這樣的想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