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淡而如水,實為君子神交:君子相交為道義之交,平淡得像水一樣,毫無雜質,能夠長久保持純潔。

    (71)旨:味道美好。

    (72)藜杖叟:拄著藜杖的老翁。

    (73)布衣樵:穿著布衣的砍柴人。

    (74)皎皎:很白很亮的樣子。

    (75)交交:鳴叫聲。

    (76)柴門夜永有僧敲:唐代詩人賈島騎著毛驢在路上行走,作了“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詩,後又想將“推”字改為“敲”字,拿不定主意,便一邊做推與敲的手勢一邊思考,沒注意撞到了韓愈的車前。韓愈問清是怎麽回事後,便停下車,考慮了很久,說:“還是‘敲’字好。”於是就留下了“僧敲月下門”的佳句和“推敲”這個典故。夜永,夜深。

    (77)競:爭著。

    (78)蹴踘(cù jū):即蹴鞠,古代一種足球運動,這裏指蹴鞠所用的球。

    (79)迥(jiǒng):遙遠。

    (80)紫綬:用於係官印的紫色絲帶。緋袍:也叫朱衣,紅色的官服。

    (81)峨冠:高冠。博帶:寬大的衣帶。峨冠博帶是儒生的裝束。

    (82)兕(sì):犀牛。猱(náo):古書上說的一種猴。

    (83)茗(míng):茶。

    (84)醪(láo):酒。

    (85)淇澳竹:淇水曲岸邊生長的竹子。澳:河流彎曲的地方。

    (86)攻:學習、練習。

    (87)務:努力從事。蠶繅:養蠶繅絲。

    (88)仞(rèn):長度單位,周製為八尺,漢製為七尺,東漢末為五尺六寸。

    (89)螺髻:螺殼狀的發髻,這裏指像發髻的山巒。

    (90)膩:這裏指顏色深。

    (91)枳(zhǐ)棘:枝幹有刺的灌木。

    (92)雷煥劍:西晉人雷煥因觀天象而擇地掘得兩把寶劍——龍淵與太阿,將龍淵贈予宰相張華,自佩太阿。雷煥死後,其子雷華佩太阿路過延平津,太阿跳入水中,化龍而去。

    (93)呂虔刀:三國時期魏人呂虔有一把寶刀,善於製刀的巧匠認為隻有位列三公的人才有資格佩帶此刀。呂虔見王祥有三公之相,便將此刀贈予了王祥,日後王祥果然官拜太保,進爵為公。王祥臨終之際又將此刀傳給弟弟王覽,王覽日後也官至光祿大夫、太傅,封即丘子。後世便將“呂虔刀”作為寶刀的美稱。三公,指輔佐天子、掌握國家大權的最高官員,一說指太師、太傅、太保,一說指司徒、司馬、司空。

    (94)椽():支撐屋頂的長木條,這裏是說僅有一根椽的小屋。

    (95)劉伶:晉竹林七賢之一。他縱酒放達,逃避亂世。餔(bū):吃。糟:帶有尚未過濾的有渣滓的酒。

    (96)秉:持。

    (97)朝東萬水:河流中途可以千回百轉,但最終總是流向東方。

    (98)禮別尊卑:禮儀是用來區別地位高低的。拱北:眾星環繞著北極星。

    (99)雙鳳翼:出白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二首》,原句為:“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100)九牛毛:出自成語“九牛一毛”,形容如九頭牛身上的一根毛那樣微不足道。

    (101)鵷(yuān)鴻之序:像鵷、鴻飛翔時排成的行列,喻指官員上朝的隊列。鵷: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飛行時眾鳥追隨,排列有序。鴻:大雁。 殫(dān):盡。

    (102)俊士:傑出的人才。

    (103)煙蘿:像輕煙一樣飄動著的鬆蘿。鬆蘿是一種地衣類植物,外形呈樹條絲狀,直立或懸垂,常大批懸垂高山針葉林枝幹間,少數生於石上。

    (104)觀棋不覺爛樵柯:晉代樵夫王質入山伐木,看見兩個童子在溪邊下棋,便在旁邊圍觀。等到棋局終了,童子催王質回家,他回頭一看,身邊斧頭的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家以後才發現家裏人和親戚朋友大都已去世,一問才知道自己離家已經幾十年了。後以“爛柯”指世事變幻,爛柯人可指樵夫,王質的故事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人世間的滄桑巨變。

    (105)從:任從。

    (106)飲酒豈知欹醉帽:見下卷一先其二注(第128頁)。

    (107)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108)裏:街道。

    (109)刺史鴨:古時有位刺史好吃鴨子,給關係好的朋友送禮物也隻送一對綠頭鴨。

    (110)宦(huàn)情:做官的心情。旅況:旅途的情況。

    (111)將軍鵝: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愛鵝成性。

    (112)律:法令。科:法律。

    (113)嚲(duǒ):下垂的樣子。

    (114)命駕呂因思叔夜:晉人嵇康(字叔夜)與呂安交情很好,每次想見他時,經常駕車千裏前去相會,呂安也是這樣。

    (115)引車藺為避廉頗:趙國將軍廉頗不服氣藺相如官居自己之上,經常當眾侮辱藺相如。藺相如在路上遇到廉頗,卻命令車子繞道而避開他。藺相如的手下很不理解,藺相如說:“秦國不敢欺負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廉將軍和我,如果我和廉將軍不團結,秦國便會乘虛而入,我要將國家的大事放在前麵,而將私人的恩怨放在後邊。”廉頗得知此事後深感羞愧,便負荊登門請罪。

    (116)磨:古代的鏡子是青銅製造的,使用時間一長,便會生鏽而模糊不清,需要磨亮。古代有以此為職業者。

    (117)梁父詠:即《梁父吟》,古樂府曲名。

    (118)放鶴:一個宋朝人馴養了兩隻白鶴並為它們築亭子,白鶴朝出暮歸,蘇軾為此作《放鶴亭記》。觀鵝: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愛鵝成癖,他聽說有一位老太太所養鵝中有隻鵝叫聲特別好聽,特地駕車去老太太家看鵝。老太太聽說後,特地選了那隻會叫的鵝做成菜款待他,王羲之知道後不禁歎惋終日。

    (119)永叔:宋代大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

    (120)種橘猶嫌千樹少:三國時吳國的丹陽太守李衡在住宅邊栽種橘樹千株,臨死前對他的兒子說:“這千棵橘樹就是一千個木奴,不問你要衣穿要飯吃,你每年交完賦稅,剩下的足夠你使用。”

    (121)寄梅誰信一枝多:見上卷十三元其二注(第102頁)。

    (122)皓眉:人壽高則眉毛顏色變白。

    (123)縷(lǚ):絲線。

    (124)蟻陣:螞蟻遷徙時隊列整齊。蜂衙:蜂窩中,眾蜂簇擁衛護著蜂王,好像下屬保護著上級。

    (125)赬(g)鱗:紅色的魚。

    (126)碧沉:深綠色。碧沉茶:水色呈深綠色的茶。

    (127)白墮:南北朝時北魏人劉白墮,善釀酒。後便以白墮作為美酒的代稱。

    (128)笳(jiā):胡笳,中國古代北方的一種管樂器,類似笛子,其聲悲愴。

    (129)長(zhǎng):生長。砌:台階。

    (130)篳篥(bì lì):與笳同類的管樂器,形似喇叭,其聲悲戚。

    (131)凹(wā):四周高、中間低。

    (132)百畝風翻陶令秫:陶潛家貧而嗜酒,任縣令後,下令全縣的公田都栽種秫穀,這樣他就可以盡情飲醉了。秫穀:釀酒用的穀物。

    (133)菽(shū):豆類的總稱。

    (134)一畦雨熟邵平瓜:秦滅亡之後,邵平在長安城東種瓜為生,瓜味甜美,人稱東陵瓜。畦(qí):田地。

    (135)竹根:一種用竹根製作的盛酒的器具。

    (136)擎(qíng):向上托舉。桐葉:一種桐葉形的盛茶的器具。啜(chuò):飲。盧仝(tóng):唐朝詩人,好茶,曾以七碗茶形容飲茶的美妙。

    (137)詩債:別人求詩,自己尚未酬答,如同欠他人之債,故稱詩債。

    (138)仙槎(chá):在天河中浮遊的竹木筏。

    (139)設橋偏送筍:南朝梁的範元琰發覺小偷越過園溝來偷自家的竹筍,小偷逃跑時掉進了溝裏,他為了小偷來往方便,便在水溝上建了一座小橋,並采了新鮮的筍放在籬笆外麵。小偷很慚愧,再也沒有來偷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