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字有其意義,“人”、“言”成信,意即人說話要講信用。我的出家因緣起於家師誌開上人問:“你要做和尚嗎?”當下我沒多想什麽,隨口應聲:“要!”為了這句話,一生風風雨雨我無不忍受下來,不反悔、不退轉。因為一個人要為自己所言守信用,任何風波苦難都得堅守的人,才堪稱大丈夫。

有一位張德勝先生是一家中小企業的負責人,他善於經營,業務蒸蒸日上。張先生平常對員工非常照顧。一次,在辦公室遇到業務部的老王,念及老王家境清寒,兒女眾多,他順口說道:“好好幹,將來兒女的教育費,我會幫忙。”

誰料世事無常,一年之後,由於全世界經濟不景氣,公司倒閉了,張先生因此負債累累,生活變得十分困難,但是重然諾的張先生仍然東奔西走,想盡辦法為老王籌措一筆可觀的教育費。

年複一年,張先生節衣縮食,辛勤地工作,盡管度日艱苦卻從來沒有耽擱過老王子女的學費。妻子、親友都不諒解地責問他:“自身都難保了,為什麽還要顧念別人呢?”張先生回答:“‘人言成信’,我是人,怎麽能夠不守信用?”

“一諾千金”是課本裏時時提示我們應有的為人之道。人和人之間的情感往來貴在真誠、守信用,如果對自己講的話都不知珍惜,世間還有什麽值得珍惜的呢?人言為信,珍惜自己的信用就是我們無限的資本與價值,世間貧富貴賤轉眼成煙,信用才是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