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世間上的人千百種,如果能夠被人稱讚一句:那是一個“好人”,實在說也並不容易。台灣地區有二千三百萬人口,每年選一次好人好事代表,二三十個名額,卻讓主辦當局慌張、焦急,因為不知道“好人”在哪裏。

在過去的社會裏,所謂“好人”舉目皆是,但時代不同了,現在如果讚歎一個好人,都說“今之古人”。其實,十步之內何處無芳草?隻是古今對善的標準不同,對好人的看法也有差異罷了。今日的社會,好人仍然很多,有的是做好事的好人,有的是說好話的好人,有的是存好心的好人,有的是做義工的好人,有的是行布施的好人,有的是安分守己的好人。

現代的社會,壞人不論是非,也不講正義,沒有公平、公道,隻憑自己的喜怒而公然營私,揭人家醜,擾亂社會,弄得人心惶惶不安;而好人潔身自愛,袖手旁觀,不願主持公理正義,所以讓世間的好人、壞人,顯得難以分辨。

在佛教徒的眼中,好人必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隻要是有善言、善行、善念、善心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好人”。試論如下:

一、言善的好人:不惡口罵人,不謊言騙人,不兩舌搬弄是非,不花言巧語蠱惑人心,不論人長短是非;假如再積極地主持公義,發揚公道,言人的好處好事,這應該就是語言上的好人了。

二、行善的好人:有的人在行為上做許多的善事,例如修橋鋪路、救災濟貧、慈悲護生、布施真理、正行不亂等,這就是行為上的好人。

三、心善的好人:不管古今中外,社會上一直有很多心善的人士,例如不貪不義之財,不嗔恨抱怨,不計較惡人,不邪見,不異端,不嫉妒,不阻難人,這是心理上的好人。

四、念善的好人:如上所說,在語言、行為、心理上都能行善的人,就如佛光會提倡的“三好運動”: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如此就更可稱之為好人了。

有一首“好人歌”,錄之於下,做為對今日好人的勉勵:

惡人罵好人,好人不答對;惡人打好人,好人隻躲避;

不論大小人,好人不得罪;不論大小事,好人合天理;

富人做好人,陰功及後世;貴人做好人,鄉黨不咒詈;

貧人做好人,說甚千頃地;賤人做好人,不數王侯貴;

少年做好人,德望等前輩;老年做好人,遮盡一生罪;

弱漢做好人,強人自羞愧;惡人做好人,聲名重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