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誰?”女孩在電話裏問。

    1954年3月14日,一個叫咪咪·蒲福的女孩撥錯了電話號碼,並無意間結識了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從此,這個女孩進入了愛因斯坦的世界,愛因斯坦的晚年生活也因這個女孩而煥發生機和活力。但這個女孩真的存在嗎?大人物愛因斯坦的感情經曆和家庭生活確實如中所描述的那樣嗎?

    事實真相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正如愛因斯坦在書中反複提到的:“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因此,我們有時會很難區分真實和虛假。或許正因為作者不執迷於真相,他才能把關於愛因斯坦生平的史料巧妙地串聯起來,以嫻熟的有趣虛構,讓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愛因斯坦豐富多彩的一生。

    故事源於愛因斯坦七十五歲生日那天。他結束與這個女孩的通話後,繼續像往常一樣工作,和管家杜卡斯女士交談,但始終好奇咪咪·蒲福的模樣。現在,他已是垂暮之年了,這通電話無疑為他所剩無幾的時日帶來了新的希望。於是,他又追憶起往事,想到了自己在歐洲度過的青少年時期,想到了在戰爭中死去的家人和朋友,想到了他這一生的信仰和追求。

    接下來,轉向了從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呱呱墜地,到1954年3月14日,直至1955年4月18日離世的全部人生曆程。其中既講述了他在學校接受的固定教育模式,也一次又一次地展現了他自幼養成的獨立探究精神及其成果,尤其是他對科學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事跡之外,我們還會發現愛因斯坦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渴望愛情,關切猶太同胞的命運,並心係人類和平事業的發展。在他的一生中,曾有過三段難忘的戀情:他和初戀女友瑪麗·溫特勒的情投意合、和大學同學米列娃·馬裏奇的伉儷之情以及和表姐埃爾莎·愛因斯坦的半生情緣。然而,對愛因斯坦來說,最重要的情感應該是他同猶太人之間牢不可破的關係。盡管他在德國曾遭遇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歧視和虐待,他還是用盡一生的時間為猶太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四處奔走,為全人類的和平奮力疾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