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由它自幹了;

    你也省力氣,我也少煩惱。

    從奉獻中獲得快樂

    早晨,我遇到櫃台小姐曾淑芳,她是從天主教辦的文藻外語學校畢業的。我問她:“你在這裏服務,對佛教有沒有信念?因為你在天主教裏受教育的時間很長,現在接觸了佛教你有什麽感想?”她說:“我沒有信天主教,相反的,我很喜歡佛教。不過,我在天主教裏麵得到一種啟示,就是神父修女們都很重視奉獻,他們對人生充滿著樂觀,而他們的樂觀是從奉獻中獲得的。”

    我們希望未來的前途能夠成功,首先要養成一種觀念:從奉獻中獲得快樂。一般人是從貪欲心中去追求快樂,從個人自私中去占有快樂,從物質享受中去尋找快樂。而要想獲得內心真正的平衡,一定要掃除自私自利的觀念,淨化自己的身心,變化自己的氣質,莊嚴自己的思想,從奉獻中獲得快樂。

    助人為快樂之本。在佛教裏,奉獻也是快樂之本。一個宗教徒若不懂得奉獻,根本不夠資格與宗教接近。孫中山先生曾說“佛教以犧牲為主義”,犧牲就是奉獻。如果我們想把握住佛教的基本精神,就要從奉獻著手。

    你們現在有什麽東西可以奉獻給別人?說“我有能力為大眾服務”、“我有智能貢獻給大家”,這固然很好;假如你說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智能,怎麽辦呢?其實還有一樣可以奉獻的:至少你看到別人成功了,能生起隨喜之心,給人一句讚美的話,哪怕是給人一個笑容,點一個頭,布施給人快樂……這些都可以算是奉獻。

    所以,奉獻不一定講究物質上的給予,而是在付出一片真誠的心。我們對於救度眾生的事要有舍我其誰的擔當氣魄,對待朋友、師長、父母也要有一片至誠懇切的真心,對於所信仰的宗教更是要有一片智能的信心。所謂奉獻,不外奉獻我們一顆真誠清淨的悲心,這是最寶貴的。

    此外,我們也看到社會上多少有名望的人——過去稱“員外郎”,現在稱“慈善家”、“太平紳士”——他們在社會上受到眾口讚揚,表示他們有聲望。聲望並非憑空而得,必須經過多少的犧牲奉獻,例如捐助公益、回饋社會,或是供養福田、奉獻大眾。由於他們播下了喜施奉獻的種子,經過時間累積才有聲譽崇隆的果實。所以,一切都要有因,才能有果。

    以奉獻為樂的人,可說是具有菩薩性格的人,其提升自我的人格不但比一般人快速,心中也比一般人法喜。人人若能發願如蠟燭一般照亮別人,奉獻一己之能,以助人為樂,在工作中犧牲、服務、奉獻,不僅在團體中能順利生根,也是未來事業成功的一大助緣。

    ·佛光菜根譚·

    太陽因為輻射熱能而給人溫暖,

    花朵因為散發芬芳而令人喜悅,

    大海因為包容萬有而被人重視,

    人生因為積聚慈悲而受人尊敬。

    地位

    有隻老鼠在佛塔安家,每天享受豐富的供品。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磕頭時,老鼠暗笑:人類不過如此,說跪就跪下了,處在我的腳下呢!一天,野貓闖進來,將老鼠抓住。老鼠連忙聲明:“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野貓譏諷它:“人們跪拜,是向著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向著你!”

    人生關心的問題很多,其中有一個最令人掛念的事,就是自己的地位如何。諸如在家庭裏的地位、在公司裏的地位、在朋友中的地位、在親人中的地位等等,總要求得一個合乎自己身份的地位。

    一、席次的地位。開會、宴會、集會,我坐的席位能代表我的地位。如果我是默默無聞的大眾,當然不計較席位;如果我的財富多、官職大,就會計較席位是否合乎我的身份。所謂席位,一般客人坐定之後,忽然來了一位貴賓,則要搬家,為其讓出席位。《水滸傳》裏很多好漢集中在梁山,就是以地位來定身份:第一寶座呼保義宋江,第二寶座玉麒麟盧俊義,第三寶座智多星吳用……現在社會宴客或會議,有方型的席位,有圓型的席位,有長條型的席位,有的還用座位卡排定席次,以免坐錯位置亂了身份,也就亂了地位的次序。

    二、官場的地位。地位的前後、左右、上下,在官場中分得最清楚,各種官階不能錯亂。官場的倫理,官做得愈大,愈有權威;愈有權威的人,愈有權力講話。其實,也不能說官場勢利,官場總有大小或前後,以定尊卑秩序。

    三、社會的地位。有的人在政治上沒有地位,在學術界也沒有地位,他隻有在社會上謀取地位。例如,急公好義,為人正直,主持公道,他會贏得一定的地位;樂善好施,不落人後,凡是公益,全力以赴,他也會贏得社會的地位;發言中肯,可以成為意見領袖,就有社會地位;當然,著書立說,造福鄉裏,關懷大眾,他也會贏得社會的地位。民間就有很多這樣的社會領袖,具有社會地位,為社會人士所尊重、讚美。假如一個民主政治真的“選賢與能”,這些有社會地位的人就會很容易當選。

    四、曆史的地位。有的帝王施政有方,贏得他在曆史上的地位;一場戰爭,不論勝敗,隻要是一個英雄人物,也會贏得他的曆史地位。例如關羽、嶽飛、文天祥、史可法,都有他們的曆史地位。其實,小人物也能獲得曆史地位,例如武訓乞討興學,現在興辦教育的人都以武訓為榮。老子、孔子、孟子並未做過大官,但憑他們的道德、智慧,也能贏得曆史地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