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間茅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閑。

    莫作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

    ——唐·龍山

    自我建設

    範仲淹早年在一座寺廟裏讀書,偶然發現了一堆金子。他當時很窮,每日以粥糊口,但他完全不為所動,順手把它埋好。後來,這個寺廟的人知道他功成名就,去找他化緣。範仲淹說那他就捐多少多少錢。左右的人很驚訝:“你現在根本沒有這麽多錢啊!”他說,到寺廟裏的某角落去挖,那裏有一袋金子。派人去挖,果然還在。

    摘引自《小故事大智慧》

    一個國家,有了文教建設,社會才能和諧有禮;有了經濟建設,地方才能繁榮發展;人,也要自我建設,人生的道路才會寬廣,生命才能更加有意義。

    所謂自我建設,就是要自我厚植力量、自我開發潛能、自我學習成長、自我建立信心、自我更新觀念、自我革除陋習、自我培植因緣、自我開創機會、自我成功立業等。

    社會上,一般人好像失去了自我,都是心向外求,一心希望別人的幫助。一切仰賴別人,一旦失去資助,頓時喪失前進的力量,所以人要靠自我建設,要做自己的工程師,自我規劃人生,活出真正的自己。

    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懂自我建設,反而自我破壞、自我毀滅,例如糟蹋健康、浪費時間、不結人緣、放棄機會、懶惰懈怠、消極頹唐、逃避現實等。多年前美國有一位溜冰選手,為了贏得金牌,雇用殺手傷害競賽者,結果金牌沒有到手,反而官司纏身。這種以打擊別人來成就自己,不但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所以自我建設最重要的就是從心理建設做起。

    兵法上有謂“心防重於國防”,心理上的自我建設就是要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人格;尤其要建立信心,要自我肯定:肯定自己的學問、能力、發心、慈悲等。此外自我尊重、自我自強、自我開始,都是自我建設的重要課題。

    吾人要經常自問:我的道德健全了沒有?我的語言美化了沒有?我的功勞完成了沒有?所謂人生三不朽事業,正是自我建設的最終目的。故而吾人應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主,而非“破壞他人,成就自己”。

    ·佛光菜根譚·

    事事肯放過他人則德日升,

    事事不放過自己則學日密。

    以身作則

    王陽明帶著學生在街上行走,看到兩個婦女在路邊吵架。甲婦罵乙婦:“你沒有良心!”乙婦說:“你不講天理!”甲婦回敬:“你才沒有天理呢!”王陽明於是對學生言道:“小子,你們來聽道呀!”學生說:“老師,她們是在相罵,不是在講道呀!”王陽明說:“曰天理,曰良心,非講道而何?天理良心用來要求別人是相罵,要求自己就是講道!”

    身教重於言教。在各種的教育法當中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不能以身作則,如何要求別人呢?富蘭克林說:“一個良好的示範,才是最佳的訓詞。”所以,以身作則才是教育。季康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意思就是說,隻要在上位的領導人行得正做得正,下麵的風氣當然也會正了。

    一場戰爭,將領能夠身先士卒,才能勝利;老師講學講道,要能躬身實踐,才能為學生所信服。父母長輩教育子弟都要以身作則,如果自己天天在外應酬,卻叫兒女天天待在家裏,兒女怎肯聽話?父母如果煙酒樣樣齊來,卻叫兒女不準抽煙喝酒,兒女怎肯服氣?現在很多的青少年行為偏差,並不完全是青少年的罪過,做父母的也應該檢討。父母說謊,卻叫兒女誠實,父母自私慳吝,卻叫兒女要服務奉獻,兒女怎肯聽話呢?

    某學生偷了同學的鉛筆,老師認為這種偷盜的行為很不好,就向家長反映。家長即刻給兒子兩個耳光,罵道:“你真是莫名其妙!你要鉛筆,我可以從辦公室帶回一打給你,為什麽你要偷同學的?”像這樣的教育,怎麽能教出行為正派的兒女呢?

    現在社會上的政治人物貪贓枉法,如何叫老百姓守法?公務員官僚自大,民間的風氣怎麽會端正善良呢?證悟了的佛陀,曾親自為患疾的弟子倒茶端藥,也曾為年老的弟子穿針引線,這都是以身作則,以為慈悲助人的示範;乃至到了八十高齡,他仍然在外托缽乞食,精勤不已,如此身教,弟子怎麽會不精勤修道呢?

    所謂上行下效,能夠以身作則,才能為人模範,才能做好領導!

    ·佛光菜根譚·

    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

    不能講

    國王夢見自己的牙齒都掉了,一覺醒來,召智者甲來解夢。智者甲說:“陛下,你很不幸,每掉一顆牙齒,你就會失去一個親人。”國王大怒:“你這大膽狂徒,胡言亂語,給我滾出去!”國王又找來智者乙,智者乙說:“陛下,這是一個吉祥的夢,意味著你比你的親人更長壽。”國王聽完後,命人獎賞他一百個金幣。智者乙走出宮殿時,侍者走過來說:“真是不可思議,其實你同第一位說的是一個意思,為什麽你會得到獎賞?”智者乙說:“一切都是由表達方式決定的。”

    摘引自《智慧故事》

    講話就像潑水,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回,講過的話也一樣收不回來,所以一句話出口前不能不慎思。講話是一門藝術,即使講好話,也要顧慮不能洗臉礙了鼻子,你講這個人好,得罪了那個人,話就講得不夠高明了。講不好的話,讓雙方聽了都不高興,當然就更不能講了。

    一、喪誌的話不能講。人生應該接受別人的鼓勵,即使沒有人為我打氣,也要自我鼓勵。不鼓勵自己的誌向,反而講些喪氣的話,當然就會自甘墮落。

    二、負氣的話不能講。人在生氣時,往往不自覺地講出負氣的話來,有時是傷害別人,有時也傷害了自己。人在受氣的時候最好是保持冷靜,不要隨便發言,因為氣頭上所說的話往往很難聽,因此不能講。

    三、抱怨的話不能講。人在不滿意的時候經常說出一些抱怨的話,怨恨主管,怨恨朋友,乃至怨恨家人。你經常講抱怨的話,被別人聽到以後借題發揮,搬弄是非,說你要對付這個人,要對付那個人,最後自己自食苦果,何苦來哉!

    四、損人的話不能講。有的人輕浮,對人不夠尊重包容,經常在言談之間講些損人的話,有時候是損人利己,有時是損人不利己。語言損人是一時的,但自己的人格被人看輕,所受的傷害是永久的。

    五、自誇的話不能講。有的人在言談之間喜歡宣傳自己、自我標榜、自我誇大,別人聽了必定不能認同,所以自我誇大並無實益,反而自我損傷。人要偉大,必須做出一些偉大的事業;偉大是要別人講的,不能自我稱大,自我還是謙卑為好。

    六、不實的話不能講。佛教的“五戒”,“妄語戒”是其中之一。妄語就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是的說非,非的說是”,也就是所謂說謊,是不實在的話。

    七、機密的話不能講。人事之間都有很多機密,包括家庭的、公司的,業務有業務的機密,國家有國家的機密。現在各個國家都很重視機密保護,如果你泄露了機密,會受到嚴辦,要負很重的刑責。所以,吾人應該養成不隨便亂說機密的習慣。你要對外發表機密之前,先要想到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知道嚴重性,就不會胡亂開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