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麵峰巒翠入雲,一溪流水漱山根。

    老僧隻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門。

    ——宋·惟茂

    宏與微

    宰相之妻非常重視兒子的前途,每天勸告兒子要努力讀書,要有禮貌,要講信用等。而宰相是一早就離開家去上朝,晚上回來就看書。妻子終於忍不住說:“你別隻顧你的公事和書本,你也該好好管教你的兒子啊!”宰相眼不離書地說:“我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兒子啊!”

    摘引自《哲理故事三百篇》

    “泰山不辭土壤,因此成其高,大海不揀細流,所以成其深。”每一件宏偉的事物,都是由微小的元素累積而成。例如,一座宏偉的古堡,是由一塊塊磚頭,乃至一粒粒微小的沙石混合泥土砌成;一次次宏偉的戰功,是由一個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兵犧牲生命所造就。所以,宏與微沒有誰大誰小、誰重要誰不重要,隻有彼此依存,互相成就。宏與微各有其用,尤其吾人在待人處事、成功立業上,更要宏微互用。舉例說明如下:

    一、誌向須宏大,心思要細微。一個人要立大誌,才能有大作為。你可以立誌如堯舜、如孔孟,成為聖賢;你可以立誌如張騫、如班超,開拓西域;你也可以立誌向武訓學習乞討興學的精神,乃至立誌學習玄奘西行。一個人盡可以立下廣大的誌願,但不能沒有微細的心思。就拿出外旅行的人來說,即使有了目標地點,也需要準備食宿路費、換洗衣物、各種身份證件,乃至關心當地的天氣陰晴、交通狀況。你沒有在細微的小地方用心,則出外處處都是障礙。

    二、待人須宏大,律己要細微。中國的聖賢都會鼓勵後學,待人要寬宏大量,對待自己要克勤克儉,所謂“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可惜世人往往與此背道而馳,對己特別寬厚,待人特別刻薄。殊不知待人大度有量,就是給自己的方便;對自己事無巨細的要求,就是對別人的尊重。所以,做人當宏則宏,當細就要細。

    三、格局須宏大,執行要細微。一個人如果目標隻想開一間小吃店、小地攤,則凡事自己包辦,無可厚非;如果誌在做大事業,例如想要創辦一所大學、興辦一所醫院、建設一座港口、開立一家航空公司、成立一個社團,你就不能不擴大自己的胸襟格局。有了大格局之後,還要有細微執行計劃,要依照計劃按部就班、腳踏實地去執行。就如一座千斤頂,本身的重量雖然不過數十公斤,但可以把數千公斤的汽車頂起來。簡單地說,有大格局的人,還要有細密的執行計劃,才能成功。

    四、眼光須宏大,腳步要細微。做人要有遠大的眼光。但是有了遠大的眼光,並不表示自己所看到的都能到達。你看到的世界,也需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一步一腳印,不能躐等;走太快也容易跌倒。所以,吾人在精神世界裏,心量要擴大,立大誌、發大願、存大心,都可以宏大;但是在事相上,麵對現實,基礎工程要必須從細微處做起,如此才會踏實,才能穩當。

    ·佛光菜根譚·

    小水一滴,不斷滴落,可穿透磐石,更可潤澤大地;

    星星之火,接續蔓延,可燎燒原野,更可溫暖人間;

    小小種子,灌溉栽培,可長成大樹,更可遮蔭避雨。

    讓人知道

    晉文公的司法官李離,一次根據下屬匯報的案情,將人錯判了死刑,事後便把自己拘押起來,準備抵當死罪。晉文公說:“官階有高低,處罰也有輕重,這案子是下麵人弄錯了,並不是你的罪責啊!”李離說:“我的官職很大,從沒有讓給下屬一點權;我享受很多俸祿,卻沒有賞給下屬一點利益。現在錯判案件而殺了人,卻把罪責推卸給下屬,這可沒有聽說過。”他不顧晉文公的勸阻,伏劍自殺了。

    摘引自《春秋故事》

    人生有一些事應該讓人知道的,不要隱瞞;暫時不應公開的,要能保密。少部分人的事,少部分人知道;多數人的事,要讓多數人知道,尤其有關人等都應該要知道。

    人生有些什麽事要讓人知道呢?

    一、國家的施政要讓人民知道。新年度開始,一國元首都要作一次施政報告。因為主政者是人民公仆,既是公仆,就要讓主人知道你做了一些什麽。現在的政治最忌諱的就是黑箱作業,所以施政者要在議會報告,要得到議員的同意,政策才能生效。

    二、領導的理念要讓部下知道。無論什麽團體機構都有他們的領導人,領導人要把他的領導理念讓幹部知道。就如一個人的頭,臉上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一定要讓人看到,身體其他部位可以隱秘,但是應該看到的不能不給人知道。如果領導人的理念隻隱藏在心中,不讓幹部知道,幹部覺得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就不會勇往向前。

    三、老師的知識要讓學生知道。老師是專業人才,是有學問的人。老師的學問要讓學生知道;學生知道老師的專長是什麽,對什麽學科學有專精,他會選你的課,跟你學習。做老師的要能傾囊相授,這才是一個好老師。因為老師與學生之間不需要保留什麽知識學問;如果老師有所保留,不肯悉數傳授給學生,難道要讓“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嗎?

    四、夫妻的愛意要讓彼此知道。夫妻是因愛情而結合的,夫愛妻,妻愛夫,這是正常的。但夫妻之間,丈夫不肯說“我愛你”,妻子也不肯對丈夫說“你真好”,彼此沒有釋放愛意,就會增加猜疑,如此夫妻的感情如何能維係呢?所以,夫妻相處,要表達愛意,要把愛意傾訴出來,才是愛情的保證。

    五、父母的苦心要讓孩子知道。做父母的為了兒女都有一番苦心。有的掛念兒女的健康,有的掛念兒女的學業,有的掛念兒女的行為,有的掛念兒女的思想。有的父母為兒女籌措學費、找尋名師,要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盡管父母如此苦心,但有的兒女並不理解;因為不能了解父母的苦心,就難以激發孝心。所以,現代父母想要增加兒女對父母的感念,就要讓他知道父母的苦心:爸爸為了你的學費加班借貸,媽媽起個大早為你做便當。父母多少的辛苦愛心,兒女不能不知道,更不能不回饋。

    六、兒女的理想要讓父母知道。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理想是好事,兒女的想法要讓父母知道。你誌在航空、誌在海洋、誌在森林、誌在礦產,或者你要從事教育,你想進入工廠,不管想法如何,隻要正當,父母無不欣然同意,樂觀其成。隻要兒女是正當的選擇,父母大都會助其完成誌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