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有時會自毀前程;

    輕率的做事態度,有時會自我失落。

    故要檢點自己的身口意,

    以免破壞一些好因好緣。

    1996年

    9月1日—9月15日

    精華語錄

    ◎我一生常常感到很富有,非指物質上看得見的金銀財寶,而是我不買、不用、不想、不要,所以我很富有。

    ◎知慚愧、知苦惱比什麽都重要,能如此即使什麽都不會,但也能安住。

    ◎人不能解脫自在,是因為有名利枷鎖在束縛我們,有煩惱憂愁、人我是非、得失放不下在困擾我們。

    ◎放下榮辱、放下名利、放下得失、放下欲望,就如一個過重的皮箱,老是拿在手上,並不適宜,不用時,還是該把它放下。

    ◎讚美的話,要適如其分,不要太誇張。

    ◎“隨緣”是有原則的,是因緣和合的,並不是壞的也是好的,不對也是對的,而是要隨順真理,不模糊立場,不改變真心。

    ◎求財不如勤儉,求安不如守戒,求名不如隨分,求助不如結緣,求福不如修身。

    ◎“無常”,並不可怕,因無常才會進步,因無常才能改變不好成為好的,因無常生命才有希望。

    ◎以仁慈給人歡喜、給人安樂的心最美。

    ◎對人最忌諱用成見來處理事情。

    ◎“學習”要眼看口問、心用耳聽、手寫腳行、意勤念明。

    ◎謙虛是美德,但謙虛要有尊嚴、有立場,而非卑賤,對人要有禮貌尊敬但不失自尊,這樣的謙虛才是適當的謙虛。

    九月 一日 星期日

    這幾天,佛光山叢林學院正在新生訓練,今特撥空和這些入山門的學子見麵開示——

    “因求真理登淨域,為求佛法入寶山。”進佛學院求學,如同進醫院看病一樣,佛法是治療心理病的最佳良方。

    人生活在家庭中、社會上,眼所見、耳所聞、心所想的一切外境,給我們的汙染很深。佛教學院治療人的心病有一套方法,但也要看你的病是否相應?就如同醫院是治病而非救命,同樣的佛也是度有緣之人,故自己本身是否有佛緣,也很重要。

    學院治病的方法有很多;有時會以不講理來對治,是因過去說的“理由”太多了;有時以不給情麵來對治,因過去情分太多了;有時以怒目金剛來訓示,事實上是對你大慈悲;讓你受委屈學忍耐,實在是在訓練你的大力量。

    社會上有不少的人,時常看醫生,但是對醫生所開的藥方,卻經常往口袋放,根本就不入口。這種光看醫生而不吃藥,毛病怎麽會好?同樣的不接受教導,如何改過?

    如何清楚認識自己的“病”在哪裏?通常我們兩眼所見,皆是看到別人的錯誤;兩耳所聽,皆是聽到別人的是非。在學院裏求法,一定要虛心,一定要明理,那麽福德因緣必定會助長我們成功;反之,雖然很聰明能幹,但為人不發心,不知慚愧,不知感恩者,則是心中無寶藏的人,非常可惜。

    初入山來學道,最容易犯的毛病有:

    一、想家不想道:過去有道者,是人在紅塵,心在佛道;現在很多人是人在山上,心在俗家,也就是人在山林,心在社會世俗。學道最放不下的不外是俗家的親情,這對修道而言,是很大的考驗。

    一個人的雜念如果太多,就如同茶杯內裝滿妄想雜念的水,佛法清淨的法水也就倒不進去。入佛門來,過去的邪知邪見不除,清淨的水一樣會汙濁。所以如何治療自己的毛病,老師、同學的助力,隻有一半功效,主要實踐還是要靠自己來完成。

    二、訴苦不說好:在新生訓練這段日子,有不少學生寫信回家時,會讚美學院暮鼓晨鍾的規律生活;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會埋怨學院早起、專製的生活方式,若是這樣想,這樣寫,這樣的訴苦,那實在是太對不起佛法,對不起學院的老師;讓父母因而為你掛念擔心,更不是孝順的舉止。

    要用感恩的心來想,佛光山非我建,佛學院非我創,老師也不是我請的,而我卻能在此就讀,且作息中老師也時常跟隨在旁指導愛護,如此慈悲的舉止關照,怎能不知感念,還要讓貪嗔癡來傷害老師?古人每收到家書都非常珍貴,故有“家書抵萬金”之詞,所以,家書不宜講苦惱事,有病的眾生,寫家書才會是滿紙的煩惱事。要如何治療?完全在是否有智慧的一念之間。

    三、情緒不穩定:一個人若沒有力量或沒有自信,就很容易引起情緒。情緒一來就會板起臉孔,讀不下書、笑不出來或不想講話等。在修道上,人不要生活在喜怒無常的不正見情緒裏,要時常觀照自己的毛病缺點所在。“情緒”也是一種病,會擾亂我們的心思,讓妄想紛飛不能用功辦道。所以情緒來時,要靠自知、自動、自發、自強等力量來突破。

    情緒危害很大,板著麵孔時,朋友、師長、同學都不敢接近,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人緣朋友。情緒一來,好話就聽不進去,好事就不會想發心去做,好的善知識也不會去親近。

    功課好,成績優秀者,並不表示就是有能力的人。真正有能力的,是生活很正常的人。人成即佛成,人道不能完成,如何學習佛道?

    四、無明不明理:人之所以會在生死海中流轉不停,是因為“無明”,也就是因為人的貪嗔癡邪見,才會如此流轉。如此一來,當然就不懂得要去廣結善緣,不懂得群我之間的關係、天地間的關係、自己未來何去何從、不知要如何慈悲待人、不知要學習巧妙、不知要聯絡往來。無明是所有毛病的病根所在。

    無明就會不明善惡、不講好壞、胡思亂想、顛倒是非,擾亂六根,讓我們不該看而看,就會看出煩惱;不該聽而聽,就會聽出煩惱;不該說而說,就會說出煩惱;不該想而想,就會想出煩惱。無明就是不明理,所以有句話說:“寧與聰明人打架,不與無明人講話。”一個人若到了不講理時,好話、善言、佛法就一點也派不上用場。為人在大體上要懂得人我相處之道,做個明理的人。

    我一生沒有什麽專長,也沒有受過什麽訓練,但我有一個長處,就是:很明理。由於明理,所以知道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道理,而明白人我相處之道,明白緣生緣滅,明白佛法般若,明白有佛法就有辦法。明白這些道理,是我一生享用不了的財富。

    若用情緒來看人,來聽話,來做事,那是不會成功的;因為佛法是重視當下:我明白,我懂了。希望各位同學千裏迢迢來此求學,不要忘了:要想道、要說好;要正常、要明理。

    九月 二日 星期一

    上午,應宗長心定之請,出席每月一次的宗務委員會。佛光山的行政,我早已不過問,但基於徒眾對我的一份尊敬,我也提供一些看法——

    ◎會議時,不要老提過去的曆史,或已成為事實的事,重點在今後發展方案及如何解決問題。

    ◎人與人相處,在工作上要先溝通好,才能互相配合。但溝通不可以用成見、用情緒。成見猶如杯子裏裝滿了水,一些好的方法和建議,就再也裝不進去了;內心先有了設限,就不懂得去接受更好的東西了。

    ◎溝通非光是發揮自己的意見,也不是要別人來接受自己的意見。而是要開誠布公的將自己的意思表達,讓別人了解,並且聆聽別人的意見,雙向交流。

    ◎溝通後,自己滿意而對方不歡喜;或對方願意,自己不能接受,都不是好結果。最好的溝通是,不僅讓工作順利進行,且彼此也能皆大歡喜。

    ◎人心在於有所得。其實真正的所得,不一定在有形的上麵,如做領導者能得人心,做長官的獲得屬下的擁戴。所謂“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與人接觸,一定要謙恭有禮,這是拉近彼此關係的最好方法。

    ◎身為領導者的條件,是讓屬下思想自由,敢說敢做;讓跟隨的屬下,生活得很自在;不壓抑屬下,且不斷協助屬下進修學習;讓屬下生活有保障,無恐怖憂愁。也就是說,好的主管或領導者,令人害怕不如令人喜愛,令人喜愛不如令人讚美,令人讚美不如令人尊敬,令人尊敬不如令人懷念。

    ◎最高的做事方法,是不令而行。遇有糾紛情緒時,要讓對方說清楚,自己則要保持鎮定、風度。

    ◎沒有共識的團體是不好做事的,動不動就指責對方的錯失,並不是處事應有的態度。

    ◎世間一切事情,隻有要求自己,才會成功;要求別人者,永遠不會成功。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時間、經驗、受苦等經曆,才會像一朵花蕾經過日曬雨淋,而綻放美麗的花朵。

    ◎決定一件事,不要因某一個人或某一句話。人生是多方麵的,不是隻有一個層麵而已。

    ◎人生是一項修養道德的比賽,師兄弟相處之道、主管與屬下相處之道,要有分寸,才算是懂得做人。

    ◎凡是對佛法,對常住,對大眾有利益的事,一定要心甘情願的去做。

    ◎除了忙事務性的工作外,還要有智慧、慈悲,並且會說法,一個人若沒有實力是走不出去的;反之,有實力者,則可遍行十方。

    ◎人不要將短處隱藏不露,雖然要以長處麵對大眾,但讓師長們知道自己的短處,才好糾正改過。

    ◎做事要盡量圓滿,不要有缺陷或不安,也不要留有遺憾在人間。誤會皆來自不了解,若有了溝通、協調再接觸,自然會覺得每個人都很可愛。

    ◎獎勵的方式很多種,不光隻有在物質上或旅遊上的玩樂而已。如何可以增進道業,如何對身心有所助益,才是最好的獎勵方式。

    ◎所謂悟道,必須要悟在當下——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並隨來隨遣懂得調適。

    ◎人隻要用功,必有所成。嫉妒他人,隻會顯露自己的修養不夠,何況“嫉妒”是一種劣根性,是修道過程中必須降伏的。

    九月 三日 星期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