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是一件事就能決定,重要的是將“自己”做好。

我這一生要感謝的人很多,其中有兩位特殊人物,讓我認清自己的角色,在佛教站穩立場。一位是我的師父,當許多教授推薦我進入教育學院讀書時,師父卻不準我去,他說:“讀什麽教育學院,既為出家人,就應該讀佛學!”我二話不說,聽從師父的指示,開始研讀佛學。

1957年,我以拙作《釋迦牟尼佛傳》申請進入日本大正大學深造,竟獲該校審核通過,通知我去就讀博士班,就在我一切就緒,準備負笈東瀛時,高雄市新興街萬隆醬園的朱殿元居士前來,一臉疑惑地對我說:“師父,在我們的心目中,您是師父,地位比博士還要崇高,為什麽還要到日本去作別人的學生呢?”

我當下汗顏,自忖他所言甚是:我已棄俗出家,以弘揚真理,淨化人心為己任,我的地位、我的使命,的確非比尋常。人活著,不僅是要為自己打算,更要多為別人設想,我今天既然已是他人的師父,卻還要遠赴東瀛,以日人為師,讓我的弟子情何以堪?弟子希望師父傳授給他們的是出世的佛法,讓他們能離苦得樂,而不是世間的學位。

我放棄了留學的打算,至今我不但未曾感到遺憾,反而覺得人生更有意義。這一生雖然沒有領過一張畢業證書,沒有讀過正式的學校,憑著我的師父和朱殿元居士的兩句話,讓我做了一個好和尚,讓我將研究學問的心力,放在弘法事業上,施設了更多的佛教事業,利濟了更多有情眾生。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是一件事就能決定,重要的是將“自己”做好。如果讀破萬卷書,卻不懂得做人、不會處事,成了高等閑人,一生也無法受用。何不在讀書之餘,把人做好,把事做好,把自己的本位做好,有了根、有了本,必然一切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