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別人怎麽樣待我們,自己先要怎麽樣待人。

創建佛光山後,漸漸地徒眾慢慢積聚,大眾所應共同遵守的宗旨、目標也漸趨必要。其中,我訂定一個佛光人的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佛光人散播世界各地,他們奉行這四個信條,也確實自利利人,獲得不少好評。

在香港,佛光山有一個分院“佛香講堂”,平時信徒都是利用周末假期到寺院裏禮佛,參與活動。如此一來,平常法師要做什麽呢?除了用功修持以外,他們想到可以訪問養老院,給他們歡喜;到孤兒院,為人服務。

有一天,住持法師就帶了幾個住眾,到養老院為老人家服務,充實老人的精神生活。當活動結束,準備要離開的時候,有一個老人匆匆趕來,拿了一包東西,朝一個法師的手裏一放,並且說:“這個給你帶回去給佛祖用。”沒想到,打開來一看,竟是黃金、首飾。麵對驚訝的法師,老人家淡淡地說:“我在這裏多少年來,沒有遇到一個法師來看望過;今天終於遇到了,我就當作是佛祖降臨。因此,我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布施出來。”

法師們隻覺慚愧,原來是要給人歡喜、信心、希望的,到最後竟是對方給我們歡喜,給我們信心,給我們希望,給我們方便。其實,我們想要別人怎麽樣待我們,自己先要怎麽樣待人;倘若隻問耕耘不問收獲,收獲自然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