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偷偷去私塾的時候,王青邇的臉上還掛著一抹的紅暈,是害羞,是激動,也是相思。

    她稍微停了一下便繼續說:“在私塾裏,我第一次看到他,一個瘦瘦高高的男人,他聲音洪亮,比我們原來的老先生精氣神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他是我見過最像讀書人的人,比我們私塾的老先生還像。”

    “雖然私塾裏讀書的孩子不少,可大家還是農人的習性,讀書也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識倆字不被騙,而我覺得的讀書,應該是增長自己的眼界,去看外麵的世界。”

    “而新先生就有這樣的氣勢,他講課的時候,一旦講到一些典故中的地方,他就會繪聲繪色說出當地的風土人情,甚至是有什麽好吃的,當他說出他曾經去過的時候,我特別的羨慕。”

    “本來我十六歲以後,父母就不再讓我去私塾了,因為已經長大了,裏麵都是村裏的大小子,我又未出閣,多有不便。”

    “可那先生來了之後,我又堅持去了私塾,那年,我快十八了,我父母見拗不過,也就同意了。”

    “後來,我主動拉先生去我家吃了幾次飯,先生的談吐,也讓我父母很喜歡,我家裏人,向來都是很喜歡讀書人的。”

    “後來等到二十了,父母也是明白了我的心意,便同意我和他的婚事。”

    “然後他就住到我家這邊來。”

    “別人都說他是入贅,可他卻一點也不在乎,每天對村民,對學生,還是溫文爾雅,敦敦教導。”

    “在家裏更是什麽活都幹,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完美的人。”

    “沒過幾年,軍閥混戰,我父、母親死在了戰亂之中。”

    “我和他也是外出逃亡了幾年。”

    “那幾年我們遊曆全國各地,見識了名山名水,還認識了一些江湖人士。”

    “幾年後,我們時局稍稍穩定了,我和他便回了王家祠,那會兒我倆的身上都沾著一些江湖氣了,也就是通常說的修行。”

    “我們還加入了當時榮吉的地方分部。”

    聽到這裏我就好奇道:“你們加入過榮吉,為什麽我們榮吉沒有記載?”

    說到這裏,我忽然愣住了。

    榮吉近百年也是極為動蕩,丟失的資料也是數不清了,興許趙延晟和王青邇的資料就是那個時候丟的。

    王青邇道:“興許我們是小人物的緣故吧,當時我們雖然加入了一個叫榮吉的組織,可我們壓根也不知道榮吉是幹啥的,也不知道我們加入後要做什麽,你們現在應該好很多了吧?”

    我點頭說:“當時的通訊不方便,基本全靠人力的書信來往,信息不互通,榮吉和下麵的聯係也就沒有那麽緊密,我們現在就好多了。信息實時互通。”

    聽到我的回答,王青邇這才繼續說:“我們加入榮吉之後,準確的說,是我們接觸江湖之後,我們對周遭的感知就出現了一些不一樣,就在那鳳凰坡,就在那梧桐巷,我們穿行的時候,總覺得有股氣在繞著我們,要給我們講故事似的。”

    “可每次我們靜心感受的時候,那股氣又消失的無影無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