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邱陽平,班上還有兩個人才,不過表現沒有邱陽平那麽凸出。

    陸晨隻是關注著,並沒有動手。

    說實話,現在的科技公司,對於學生的想法不是太多。

    科技公司隻需要技術大牛,至於你怎麽成為技術大牛的,和公司有什麽關係?

    平常很多科技公司軟件公司大量招收學生,其實不是為了培養他們。

    大公司喜歡把應屆生招到公司,然後丟在公司養著。

    大公司不需要你,但是需要競爭對手沒有你。

    深藍集團搭好架構之後,其實就不太需要真正意義上的新人了。

    就算是有人員需求,直接招募有經驗的人就對了。

    一家深藍這樣的公司崛起,就必然導致十家以上的小科技公司倒閉。

    小科技公司的人去了中型科技公司。

    中型科技公司的核心人員被挖到深藍。

    這就是食物鏈。

    邱陽平陸晨已經觀察了好幾次了,的確是有技術大牛的潛質。

    能在學生時代就有這種表現的人不多。

    有得互聯網或者科技大牛,三十歲都還泯然眾人呢。

    比如開發微信息的那位張龍,就屬於屢敗屢戰類型的,一開始名聲並不大好。

    但是他能做出一款軟件和疼訊的企鵝QQ互補,就說明他是真有能力。

    但是這個能力並不來源於學習,而來源於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十幾年的經曆。

    而有的人一開始就能看出是技術大牛是經理人才。

    這種人大概三十多歲時都是某些大公司的經理或者總裁。

    四十歲開始創業,一步起飛,比如小米的雷總。

    雷老板四十歲時,擔任著三家上市集團的董事長,不可謂不牛皮。

    據說當年傑克馬找他投資,他就覺得傑克馬不行,忽悠太厲害。

    哪知道,傑克馬在‘忽悠’的道路上一飛衝天。

    邱陽平能不能成為雷老板或者馬老板?

    時也命也,看看邱陽平在陸晨準備撒手時,有沒有資格接手,那都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轉了一圈,指正了很多問題後,陸晨回到了將台旁邊,坐了下來。

    齊雨琦:“我看出來了,有蠅頭小利之後,他們很願意學,不懂的人自己主動就在問你問我問其他同學。”

    陸晨點頭:“是這樣沒錯。”

    齊雨琦側頭:“可是,如果學得好,以後這份能力對他們的人生的幫助百倍千倍萬倍於這台手機。”

    陸晨:“很多人看不到那麽遙遠的事情,很多人不想看到那麽遙遠的事情,很多人看到了遙遠的事情也不在意它。”

    齊雨琦:“短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