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耳朵要聰敏會聽,聽四麵八方;眼睛要明亮會看,看遠近古今。光會聽、會看,還要會說,說得真實不虛,說得讓人拍手叫好。聰明的人,看在眼裏,聽在耳裏,記在心裏,能用心學習一切,講說智慧之語,提升生命的層次。聰明之道有四點:

第一,眼觀天下,天下如“果”

有一種奇妙的果實,吃了它以後,再吃任何東西都會變得非常可口,即使是很酸的檸檬,也變得很甜。用眼睛看世間,如何把醜的人事物美化呢?宋朝有一則公案,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打坐,一個說對方像一堆牛糞,一個說像一尊佛。蘇小妹點破了說,以糞心看人就像糞,以佛眼看人都是佛。看世間如果能加一點佛心,就會像吃了奇妙果實,什麽都很甜美。

第二,耳聽眾音,眾音如“曲”

我們的耳朵會聽到各種聲音,大自然的,令人陶然沉醉,而好話如甜美的歌聲,善語像優美的旋律,這些聲音,也會讓人心曠神怡。聽到美好的聲音固然歡喜,聽到不順耳的,也要能夠轉化,把批評當作養料,諷刺就是針砭,譏笑好比藥石,毀謗則為砥礪。不論是哀傷幽怨,如泣如訴,或清脆悅耳,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不都是人間的悲喜交響曲嗎?

第三,口說語言,語言如“歌”

動之於心,訴之於口,嘴巴是我們溝通、表達的管道,說話幽默風趣,可以帶動歡喜熱鬧的氣氛;說話尖酸刻薄,則損人害己,招來禍殃。因此,講話要像一首動聽的歌,宛轉高雅,真情流露,才能打動人心。

第四,心思眾生,眾生如“親”

諸佛菩薩,憫念眾生,如母憶子一般。一個有智慧的人,心胸豁達,不自私拘泥,心裏所想的都是為大眾,為將來與後世子孫,看待一切眾生也如同家人一樣。當一個人把心思放在眾生,常常為眾人解決困難,無形中,其智慧、福德就會在大眾中成長。

看得多,見識廣;聽得多,知識豐;想得多,理路透。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廣大的世界,就不能狹隘設限,要開闊心胸,放遠天下,關懷眾生,始能從中習得圓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