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希望獲得糖果,農民希望獲得豐收;學生最渴望的是獲得鼓勵,歌手最期待的是獲得掌聲;情人希望獲得專一肯定,行者希望獲得悟道安心。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想有所獲得。但是,“獲得”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獲得”也不是冀望別人給我,獲得之道,有四點如下:

第一,由事業而獲得金錢

現代的社會,經濟重於一切,一般人如果沒有金錢財富,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也會變得十分拮據,甚至想發心做一點善行好事,也需要有資糧。《佛光菜根譚》說:“布施如播種,播種善緣,才能收成。”想要發財富足也是一樣,哪裏能憑空獲得?必須從事事業生產,唯有不斷地努力工作,才能獲得!

第二,由學習而獲得知識

智慧是人生的導航,汲取知識則是智慧的開始。現代管理大師梭羅也有一句話:“全球化時代,知識是成功的關鍵,勇敢是成功的心態。”知識是人類的動力來源,是進步的基礎;但是知識不是道聽途說、人雲亦雲,它是從學習獲得,從思考提升。知識如同金錢,金錢由一分一角慢慢聚集,知識也是由點點滴滴慢慢增長,隻要不斷學習,就能不斷獲得知識。

第三,由失敗而獲得經驗

大部分的人都害怕失敗,因為失敗讓人喪失自信,失敗令人感到挫折。其實失敗不可怕,絕望才可歎,失敗了可以再來,絕望則沒有未來。失敗不是絕對的壞事,一個有為的人不怕失敗,他會從失敗裏吸取經驗,成為智慧,未來就有成功的時候,所以說“失敗為成功之母”。

第四,由發心而獲得功德

肯定自己最大的力量就是發心,它可以莊嚴自己,可以開發潛能。發心走路,路可以走得很遠;發心吃飯,飯可以吃得很飽;發心睡覺,覺就會睡得香甜;發心做事,事情就會成功。無論做什麽事,隻要發心,就有力量。經典說:“惡盡曰功,善滿稱德。”功德就是從發心中成就、增長。

“山窮水盡疑無路”,堅持後的獲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芒鞋踏破嶺頭雲”,辛苦後的獲得是“春在枝頭已十分”。農民春耕夏耘,見到秋收粒粒,他會說:“沒有流汗的播種,怎有歡笑的收獲?”道人參訪行腳,心中有所得時,他也會說:“不負草鞋錢。”聰明的人,行走在這人生的旅途上,你想要獲得什麽,就要怎麽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