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到釋迦牟尼佛,就會覺得是有道者;聽到耶穌,也知道是有道者;甚至孔子、孟子、諸大聖賢,都是有道之人。乃至社會上有些人發言、處世有著相當的內容、內涵,就會說:“這後麵一定是有道高人給他意見、給他指點。”高人,人人可做,但它不是玄虛、神秘、高不可測,它必須有道。有“道”,就能帶上所謂“高人”的智慧。

什麽是“道”呢?以下四點:

第一,慈憫好學謂之“道”

“道”在哪裏?在於慈憫好學之心。心能好學,會有力量督促自己進步、增上;有慈憫心,會有悲願促使自己升華、擴大。你能好學慈憫不間斷,可能一時之間看不到立竿見影的功效,經過日積月累,就會把自己打造成有道之人。

第二,正心善行謂之“道”

所謂:“欲修其身,必先正其心。”一個人能持守正心,不揚己善,不做害人之事、不說傷人之語,時時自我省察,正心誠意而行善,道便會在你的心中滋長。這樣的道德行為,會獲得眾人的敬重。

第三,覺己利人謂之“道”

宋朝大慧普覺禪師說:“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工夫,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我們每一天中,心裏都要挪出一個位置來自我反觀、反省,你可以覺悟到:我要變成什麽樣的人?我應該負什麽責任?我怎麽樣說話與人有利、做事與人有利?如何去幫助別人、服務別人?對社會國家盡心盡力?能如此覺己利人,這就是道的養成。

第四,升華淨化謂之“道”

一個人如何生活?吃飯,良田萬頃,你日食幾何?睡覺,華屋千間,夜眠不過八尺,生活中的行住坐臥,真是有限。曆史上,明朝於謙“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唐朝劉禹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都叫人欣羨不已。假如你也能夠把自己人格升華、道德增上、慈悲善心擴大,這就是所謂道。

所以,人在世間,金銀財勢不是最富貴,權利名位也非最富有,重要的是有沒有“道”。一個有道者,比擁有名利富貴更為人所敬仰。

何謂“道”,遵循以上四點,就不難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