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討論

    “聽說華夏中藥,都是用自然材料來搭配,沒有西方醫學複雜的研究實驗成本,相比來說成本更低一些。”

    伊莎直言不諱。

    或者說,還是有一些質疑。

    道:“如果說將這一完整的治療手法與藥品,推廣成產品來銷售,不僅給病人更大的選擇,也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

    作為醫生,說出這話很不合時宜。

    甚至說,違背了華夏口中救死扶傷,以人為本的口號原則!

    “每個病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所以無法進行同樣的治療,更無法統一配藥!”

    葉浩隻能這樣回答。

    “葉醫生,恕我直言,這並不是主要理由。”

    伊莎鬆了鬆肩膀。

    明顯對他的話很不認可,接著道:“根據每個人身體不同,西藥也有不同的副作用,可為什麽能在國際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我覺得,首先中醫沒有企業研發投入,更沒有嚴謹的科研數據,造成藥品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中醫從業者沒有創新精神,都在按部就班的學習所謂的傳承,不懂得根據現實病症而進行總結與變通。”

    “第三,華夏中醫流傳中,能夠治療各種病症,卻又沒人追蹤這些病人的記錄與治療經驗,更沒有官方數據,永遠都是流傳。”

    “我相信中醫的存在與效果,但它卻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偶爾的名醫隻是影視劇中的主角,隻有遍地發芽,才意味著春天!”

    葉浩不禁佩服她的思維開闊,可謂是一針見血。

    人家隻是個老外,卻看的如此通透。

    說白了,科技醫療的發展就是靠錢堆起來的,難道僅靠腦子嗎?

    就像沒有上萬的大哥大,哪來的智能手機?

    每一次技術突破,都要經曆一次次的失敗與賠錢,靠的便是巨額的研發費用做支撐,。

    除非做高仿與假貨,技術永遠跟在人家後邊!

    藥品也一樣!

    我們喊著五千年的傳承,可隨著環境的變化,人的身體與病症也隨著演變。

    老祖宗的配方,可能不太適應現代人。

    同樣需要投入資金與人才來提升,而我們的藥企都在吃老本。

    當然,僅靠傳承這倆字,就夠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至於治好了各種絕症,好像隻出現在紀錄片裏,或者被一句坊間流傳所代替。

    而同樣的病症患者卻找不到這樣的醫生!

    為什麽這麽高超的醫術,他們卻不在各大醫院?

    為什麽不成立專業的科室為病人治療?

    為什麽沒人統計治療數據?

    伊莎最後一句話,可謂揭露了中醫赤果果的現實。

    有名醫但是鳳毛麟角,並不代表中醫的強大,僅僅是個人醫術的體現!

    “伊莎老師,我們也有數據與總結,並不是像你說的這樣!”

    秦風忍不住開口道。

    一遝遝的病曆,一次次的會診,不就是在總結經驗嗎?

    不止是他,周圍很多華夏醫生們,都在關注著兩人的對話。

    對於伊莎的直白,在他們看來無疑是誤會或蔑視。

    當然,在人家的“地盤”上。

    何況又聽說是國際頂級醫院的名醫,都不好直接反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