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熙載心裏偷偷鬆了口氣,直言道:“河東裴氏願意說服汾陰薛氏、解縣柳氏乃至於其餘河東世家放棄鹽場之歸屬權,並且組織人手回歸鹽池,盡快複工複產,消弭一切不利之影響,將當下紛亂局勢徹底終結。”

    房俊喝著茶水,有些不滿:“話不要說一半,否則我若是就此當真讓你馬上去辦,你又要如何應對?”

    裴熙載:“……”

    有些尷尬,河東裴氏又不是傻子,既然這麽做自然是有條件的,隻不過咱們這個層次的人談話難道不應當含蓄一些嗎,有些話彼此心裏有數就好,何必非得說出來?

    盡管心中腹誹,卻不敢有絲毫遲疑,趕緊說道:“越國公教訓的是,下官唐突了……河東裴氏之所以願意付出如此之大的代價,自然是奢求所有回報的。河東裴氏自兩漢以來便顯赫一方,族中出類拔萃的子弟不計其數,也曾出將入相、輔佐君王治理國家。南北朝以來雖然略顯平淡,但大多是因為動蕩時局之影響,不願同室操戈、自相殘殺。然族中子弟耕讀不輟、勤學苦練,惟願有朝一日天下承平可以學以致用,為國家謀福利,為百姓謀福祉。”

    我們願意投誠,但必須得到優待。

    房俊頷首,道:“具體說一說。”

    裴熙載道:“河東裴氏子弟願意參加科舉考試,通過朝廷嚴格的選拔製度入仕,充斥至朝廷各級衙門之內,為帝國之繁榮壯大略盡綿力。”

    科舉考試是當下最為公平的取士方式,如果河東裴氏願意公平競爭就不會說出來,既然說出來,那就是不打算公平競爭。

    要的就是一個可以不公平競爭的優待……

    房俊不置可否,慢悠悠的喝茶。

    科舉考試在當下階段的確很難說得上“公平”,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即便可以臻達明清之時那種近乎於完美的製度,嚴格杜絕作弊等等手段,也一樣稱不上公平。

    因為當下的教育資源完全壟斷於世家門閥手中,一個世家子弟所能夠得到的教育資源是寒門子弟遠遠無法企及的,這就導致製度越是公平、對寒門子弟就越是不公平。

    朝廷需要堅持不懈的予以教育資源與政策的傾斜,才能將其中差距緩慢彌補,這絕對不是某一個人亮光一閃出個主意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那麽在當下這個階段,是否可以將“不公平”當做一種手段,去謀求更大的利益?

    房俊覺得可以。

    “河東裴氏枝繁葉茂、人口鼎盛,裴左丞代表不了整個裴氏。”

    河東裴氏興盛於魏晉,但在接踵而至的政治的分裂與社會的動蕩中,河東裴氏分作了五支,俗稱為“五眷”,西涼西眷裴、河東洗馬裴。襄陽南來吳裴、河洛中眷裴、河東北東眷裴。

    裴熙載出身於東眷裴。

    “五眷”源出一支,但這麽多年四散天下,彼此之間再是同氣連枝,也不可能真正意義上同進同退。

    房俊需要整個河東裴氏的承諾。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