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勉強笑道:“陛下仁厚之風千古少有,針對世家門閥亦是損有餘而補不足,此乃天道。天道煌煌,順之者昌,陛下之功勳也定會千古流芳。”

    她自然知曉自己丈夫的心結所在。

    就好像當年太宗皇帝“逆而篡取”一樣,固然煌煌功勳千古一帝,但殺兄弑弟、逼父退位卻好似魔咒一般糾纏一生,無時無刻都在殫精竭慮想要做好一個皇帝,讓天下人知曉唯有他繼承皇位才能給天下帶來太平治世。

    李承乾也是如此,太宗皇帝幾度意欲易儲,使得李承乾登基即位的“合法性”遭受巨大質疑,所以也憋著勁想要做出一番功績,讓世人看看太宗皇帝“有眼無珠”,唯有他李承乾才是最適合即位的那一個。

    這種亟待得到認可的心態會形成巨大的壓力,極有可能導致心理發生巨大變化……

    *****

    河東、河內、河南統稱為“三河”,河東與河內以太行山為界,河內與河南以黃河為界,《史記·貨殖列傳》中曾說“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

    這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

    而神州廣袤、物華天寶,為何獨獨自“三河之地”發源?

    除去黃河豐沛的水流滋養作物、肥沃的河岸宜於耕種之外,也因為此地有著上古以來盛產食鹽的河東鹽池——解池。

    人類的文明史離不開食鹽,而在古代內陸的確是很難獲取食鹽的,故而每每有鹽池之處,才能誕生璀璨的文明。而控製的鹽池,就可以控製更為眾多的人口,更是最為重要的財源。

    解池便是如此,虞舜曾用自製的五弦琴彈唱《南風詩歌》,歌唱南風在解池帶來了財富:“南風三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溫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故而,解池的存在不僅僅使得華夏文明得以誕生、傳承,時至今日,其戰略地位也首屈一指,任何一個政權想要在“三河之地”穩定下來,都必須將其掌握手中。

    對於李承乾來說,掌握解池鹽稅就等同於掌握了整個“三河之地”,皇權威淩“三河”而俯瞰天下;同樣,對於河東世家來說,掌握解池就使得自家始終處於帝國政治的最前端,無論局勢如何變化都占據主動地位。

    此前河東、洛陽等地門閥支持晉王、揮兵入關,晉王兵敗之後卻也僅隻是上書請罪,李承乾既往不咎……何也?正是因為中樞不能接受解池鹽稅崩潰之後果。

    所以李承乾穩定局勢之後,馬上派遣心腹愛將直抵解池,意欲徹底解決鹽稅問題。

    皇權,門閥,將其視為必爭之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