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有腳步聲響起,李勣來到李承乾身後,低聲道:“陛下,雨夜濕冷,當心龍體受寒。”

    李承乾微微搖頭,反問道:“英公你說,若是先帝當初將朕廢黜,傳位於雉奴,會否今日之禍便不會發生?帝國軍隊不會因此內訌,長安百姓更不會遭受荼毒?”

    人一旦陷入自我懷疑當中,便開始不由自主的反省以往所作所為,思量若是換了旁人來做是否會做得更好。

    李勣沉默。

    李承乾道:“直言無妨。”

    李勣斟酌一下,緩緩道:“如若晉王即位,或許當下會風平浪靜,也能閹忱Фタ蓁猙貞觀一朝之文治武功,天下承平,百姓鹹寧……但長遠來看,卻是危機四伏,非嫡長即位,總歸是違背人倫常理,一次也就罷了,若長此以往,怕是人人效仿,其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何謂“人倫常理”?在帝位繼承這件事上,“嫡長子繼承製”就是人倫常理,“宗祧承繼”是普天之下公認的法則,正因為有這樣的常理、法則存在,才避免了無窮無盡的傳承爭端。

    太宗皇帝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弑弟,而後逼父退位、登基為帝,已經將常理、法則踐踏於腳下,如果晉王再以嫡三子之身份克繼大統,是否意味著大唐的地位傳承再也毋須遵循“宗祧承繼”之法則,可以無視“嫡長子繼承製”的常理?

    這將埋下巨大的隱患,往後大唐的每一次帝位傳承都將伴隨著腥風血雨,畢竟有“先例”在,麵對九五至尊的皇位哪一個皇子又甘心拱手相讓呢?

    不爭,永遠得不到;爭一下,或許就能得到……大唐帝國即便再是威服四海、國力無窮,也終將在一次又一次的皇位爭奪之中耗盡最後一分元氣。

    所以房俊在堅定支持太子順位繼承這件事上,是很有道理的。

    李承乾並未因為李勣的肯定而有所欣慰,反而幽幽道:“所以……朕隻是占了生得早的便宜?”

    其餘便一無是處了?

    李勣:“……”

    這皇帝應該是鑽進牛角尖了?

    他頓了一頓,說了一句不是安慰的安慰:“……生得早就足夠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然而這世上從來也不曾存在什麽公平,項羽王霸之氣冠絕宇內,終也要烏江自刎,劉邦市井小兒寡廉鮮恥,卻得享天下登基禦極,哪裏有什麽公平可言?

    很多時候早走一步、早生一日,就足以注定很是事情了,任旁人才高八鬥、謀算天下,也終究無法企及……

    李承乾轉過頭,目光幽幽道看著李勣,半晌才說道:“英公還真是言辭犀利、會安慰人。”

    李勣不理會陛下言語之中的揶揄,笑了笑,淡然道:“陛下能夠坐在皇位之上,就已經是天命所歸,何必因為有人欲壑難填、不忠不孝就去懷疑自己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