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鎮守玄武門的軍隊對於李唐皇室忠心耿耿、絕無瑕疵,所以李道宗打起“完成太宗皇帝遺誌”的旗號可以將所有人都拉攏過去,這不僅僅是因為李道宗本身的威望,更在於幾乎所有鎮守玄武門的軍隊都會李承乾登基頗有微詞。

    這就是李二陛下屢次意欲易儲之嚴重後果……

    政治鬥爭之中,每一次突破底線的行為或許在當時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但都會留下幾乎永無休止的後患。

    當年“玄武門事變”是如此,屢次推動易儲亦是如此……

    萬餘玄武門守軍輕而易舉衝破內重門殺入太極宮,無論兵員戰力、兵力數量相較於宮內守軍都占據絕對優勢,即便有程務挺率領五千右屯衛精銳協防,依然難以抵擋叛軍驚濤駭浪一般的攻勢,不得不退守甘露殿、神龍殿一線,依托龐大的建築群構築起防線,殊死奮戰。

    但也正是這條防線,堪堪抵擋住叛軍迅猛攻勢。

    即便李道宗坐鎮指揮,調動全部軍隊在局部集中兵力形成優勢開展突擊,導致守軍顧此失彼、傷亡慘重,防線岌岌可危,但在守軍舍生忘死的拚殺之下,一時片刻依舊難以突破這道防線。

    雖然並未親臨一線,但聽著戰報知道這條防線完全依靠程務挺左衝右突浴血奮戰才力保不失,宇文士及讚道:“這小子有乃父之風,如此劣勢之下依舊能夠勉力維持,是個將才。話說好像房二那小子麾下各個都是人才,起初之時名不見經傳,但培養一陣之後各個都能獨當一麵,這份眼光的確厲害。”、

    李道宗頷首,對此深以為然。

    時至今日,曾經在房俊麾下的薛仁貴、裴行儉、劉仁軌、劉仁願、習君買等等一幹將領,如今都已經成長為軍中獨擋一方的將領,在軍中年青一代當中皆屬於佼佼者。

    一個兩個或許是運氣使然,但如此之多的人才井噴而出,就不得不讚歎房俊識人用人的眼光、以及培養人才的能力。

    單單是這些人隻需十年沉澱便能自成一係,支持房俊成為大唐軍方的第一大佬,屆時貞觀勳臣已然相繼隕落,放眼軍中,還有誰能與房俊抗衡?

    更別說無論李承乾坐穩皇位還是李治逆襲成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帝國策略都更將注重於內政,邊疆無大戰,唯一繼續攻城掠地攫取軍功的部隊就是水師……

    李道宗心中忽然想起什麽,心頭一跳,忙問左右親兵:“可知曉房俊在何處?”

    左右親兵茫然,一個校尉道:“自始至終,所有戰報都未曾提及房俊的影蹤。”

    宇文士及心中泛起濃濃的不安:“房俊受皇命鎮守玄德門,程務挺麾下五千兵卒皆聽命於他,現在程務挺及其麾下兵卒浴血奮戰,房俊豈能棄之不顧?不對勁,趕緊向前方各部傳令,嚴密偵查房俊的動向。”

    現在於甘露殿防線這個局部戰場之上,可以說就是李道宗與房俊的對陣,然而打了半天對方主帥不知所蹤,這如何能讓人心安?

    兩人對視一眼,心頭升起一片陰霾。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