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賦予希望的尉遲恭麾下右侯衛,則證明堪當大用……

    這個時候,想要找兩句安慰李治的話語都找不到,隻能沉默片刻,問道:“眼下該當如何?”

    李治從剛剛的誌得意滿、躊躇滿誌陡然之間淪落到眼下憂心忡忡、前途迷惘,其間的落差令他難受得想要大吼一聲好好發泄,但卻隻能強忍著。

    如果尉遲恭戰敗的消息在軍中擴散,勢必影響軍心士氣導致戰力大減,勝算愈發少了幾分……

    李治麵色陰沉,沉吟未語。

    從蕭瑀這句話,就顯示出自己這邊一個最大的軟肋,那就是缺少一個能夠從戰略層麵提出構想的“名帥”級別人物。尉遲恭其實算一個,雖然比不得李靖、李勣這等當世戰略大家,但也隻是略遜一籌而已,但尉遲恭此刻身在前線,依賴其攻城掠地衝鋒陷陣,卻是不能放在自己身邊充當參謀。

    餘者皆文治卓越、武略匱乏。

    李治再是自負,也不過是認為自己權謀之術遠勝李承乾,絕對不敢在戰略之上濫竽充數……

    他問道:“宋國公以為該當如何?”

    蕭瑀心底歎氣,知道這位殿下方寸已亂,遂諫言道:“前方兵敗,此刻正是士氣低迷、軍心慌亂之時,殿下應當頒布敕令好言撫慰,萬萬不能言辭苛刻、嚴厲申飭。至於下一步如何……首先命令鄂國公務必堅守灞水西岸陣地,而後加速行軍,待到得灞水以東,再與鄂國公聯絡,商議對策。”

    李治點點頭,知道蕭瑀雖然並未給出確切的戰略,但這番建議卻是穩重有加。

    既然疾風驟雨一般的戰略預想無法實現,那就隻能穩中求勝,不能再度輕易涉險。

    李治抬眼看了看四周,見到不少人都在關注自己,又低聲叮囑蕭瑀:“此事切莫外傳,否則軍心動蕩、士氣萎靡,殊為不妙。”

    蕭瑀猶豫了一下,頷首:“老臣省得。”

    尉遲恭那邊遭遇一場大敗,不僅損兵折將,更有無數兵卒潰逃四方,難保沒有人向這邊跑過來,隻要有一個人與大軍接觸,消息便會傳開。

    而十餘萬人的軍隊,想要徹底屏蔽消息幾乎不可能……

    李治攥了攥手中馬鞭,冷聲道:“這種事當然瞞不住,總會有消息傳遞出來,傳令下去,誰敢在軍中散播謠言惑亂軍心,一經查實,梟首示眾!非是本王暴虐,非常之時自當行非常之法,若是一味寬容,反倒難以懾服人心。”

    蕭瑀連連讚同:“義不掌財、慈不掌兵,軍中自然要遵循軍法行事,殿下殺伐果斷,頗有先帝之風。”

    以山東私軍為班底的軍隊,軍紀渙散乃是必然,貿然行嚴苛之法極易導致軍心動搖,但一味的寬容也不行,人不知畏懼,何以依法而行?

    李治翻身上馬,慌亂、沮喪的神情一掃而空,目光堅定的望著長安方向,沉聲道:“好事多磨,本王就不信偽帝竊據大寶能夠得到上蒼之眷顧,隻需有一絲一毫之機會,本王也必取而代之、撥亂反正!傳令大軍,加速行軍,及早抵達灞橋之南、灞水之東,與鄂國公會師!”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