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苾何力麵色肅穆,重重頷首:“先帝胸懷四海、氣吞山河,不遜上古賢君分毫,對我更是恩重如山,故而我隨出身胡人,卻時刻以唐人自居,不忘先帝恩情,不負帝國信任,願以此軀償報陛下隆恩於萬一。”

    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

    大唐包納四海,不知多少胡人降將出仕大唐,然除卻他契苾何力可以宿衛宮禁之外,再無他人。而作為李二陛下最為信任的胡將,契苾何力率領部眾也誓死效忠,無數次在李二陛下的軍令下奮勇征戰,即便被真珠可汗俘虜,也寧肯割下左耳以示決心,絕不叛唐。

    宇文士及嗟歎道:“是呀,便是您這樣入唐的胡人尚能感念先帝之隆恩,然則許多受恩更重的唐人,往昔對先帝唯命是從、信誓旦旦,如今卻將先帝之遺誌束之高閣、全然忘卻,隻顧著眼前那麽丁點兒的利益,忘恩負義、狼心狗肺。”

    契苾何力執壺給宇文士及斟酒,這話他不好接,也不能接。

    區區一個胡人降將,即便地位再高、爵位再高,又豈能點評議論朝堂上袞袞諸公忠誠與否呢?

    而對於宇文士及的來意,他隱隱也有了幾分了然……

    宇文士及見到契苾何力不接話,也明白契苾何力的心思,不禁蹙眉問道:“或許,將軍也將先帝對隆恩忘卻得幹幹淨淨?”

    契苾何力瞅了他一眼,喝了口酒,沉聲道:“我對先帝之忠誠,堅如山嶽、長如江河,先帝令之所向,我縱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聽聞先帝駕崩之消息,我曾上書朝廷懇請陪葬於昭陵,然陛下不準,這才作罷,試問滿朝文武,有幾人願意追隨先帝於地下,生生世世為奴為仆?”

    此事自然是真的,不過當時李承乾給他回複是“大唐並無殉葬之先例”,這才作罷。

    但契苾何力之忠誠,的確令朝野震撼。

    絕大部分的忠誠都限於嘴上說說,真正去做的沒幾人,而願意將忠誠不限於生死之上,絕無僅有。

    宇文士及咄咄緊逼:“既然將軍如此赤膽忠心,為何將陛下遺誌視之不見、充耳不聞、棄之不顧,任憑小人竊據大位,真正的傳位之人卻困守潼關、覆滅在即?”

    契苾何力目光炯炯,與宇文士及毫不相讓的對視:“我之忠誠,不是你宇文士及能夠點評議論,你關隴門閥深受之皇恩天下何人能及?結果你們利令智昏,在先帝遠征遼東之時悍然發動兵變欲廢黜陛下冊立之儲君,那個時候伱為何不站出來阻止長孫無忌呢?而你所謂的真正傳位之人,我不知是何人,我既然忠誠於先帝,自然聽命於先帝,當今陛下乃先帝金典冊封、名正言順,我不管先帝到底怎麽想,既然自始至終先帝不曾廢黜儲君,那麽先帝駕崩之後,唯一的繼承人便是儲君,乃大義名分所在。你若能拿出先帝臨終之時傳位於旁人的詔書,且得到朝野上下之認可,我自然遵從,你若不能,又何必在我這裏聒噪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