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在後世有一個詞匯予以形容:開曆史倒車……

    李承乾見到自己的想法被堵死,有些鬱悶,下意識向房俊看去,雖然他不過提及一個話頭,但想來以他和房俊的默契,後者能夠理解他的想法,並予以支持。

    房俊正好抬頭,與李承乾對視一眼,見到對方的目光,心底一動,低頭想了想,覺得應該明白了李承乾之所以如此突兀提及分封製的原因。

    幸好,對於這個話題,他曾經有過深思,嚐試著剖析其中更深層次的東西。

    給李勣、李孝恭斟滿茶水,房俊斟酌著道:“英公那句話說的好:因地製宜。月有圓缺,潮有漲退,世上從無完美無缺之事,更不可能有一項可以貫穿千古毋須更改之製度,某一項製度是否能夠強國,隻在於其是否因地製宜。”

    頓了一頓,思慮愈發流暢,遂侃侃而談:“武王伐紂立周,分封八百諸侯,延續八百年國祚,為何?須知當時無論交通、經濟、軍事等等方麵都極度落後,這些諸侯國遍及天下,很多地方根本就是荒無人煙的蠻荒之地,土地貧瘠、人口稀少,這些諸侯與其說封建一方,不如說是替周天子開墾荒地……而這正是重點所在,諸侯國有著近乎無窮無盡的土地去開墾,隨著地盤擴大,人口逐漸增多,財富暴漲,自然願意尊奉周天子為共主,誰願意去造反呢?去一趟國都,怕是要走上好幾年……”

    如此論調,另外三人顯然第一次聽聞,細思之下,忍不住紛紛點頭。

    對於那些諸侯國來說,非但不能造反,反而要緊緊抱住周天子的大腿,以便更多的得到來自中樞的支持,更好的去開辟、建設自己的封國。

    李勣才思敏捷,舉一反三,接口道:“等到戰國之時,能夠開墾的土地都開墾完了,各國之間已經沒有了從容擴張之空間,碰撞摩擦之下,不可避免的長年混戰。”

    房俊笑道:“英明無過於英公!”

    李勣瞥了他一眼,哼了一聲,不搭理。

    李承乾追問道:“那漢朝之時分封天下,卻又為何釀成內患慘禍?”

    房俊道:“對於周天子來說,他實際能夠控製的地盤其實不大,分封諸侯,實則是分封於外,屏藩中央。而漢高祖分封宗室,則是分封於內,所謂的屏藩中央的作用完全沒有不說,反而形成‘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之格局,當年陳勝吳廣那等寒門都敢喊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何況是高祖傳下來的宗室諸王?晉朝也是如此,內亂,實在是情理之中。”

    李勣蹙眉沉思,沒有插話。

    李孝恭道:“按你的意思,漢晉之敗在於分封於內,而並不是分封製本身之問題?”

    李承乾隱隱激動起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