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卯時三刻,群臣齊至。

    有內侍在每人麵前的案幾上放置茶水、點心,而後退出。

    李承乾一身太子袍服,居中而坐,看上去精神很是憔悴,目光環視屋內諸位朝廷重臣,開口聲音有些沙啞:“父皇病重,未能蘇醒,但國事不可延誤,故而孤在英國公、河間郡王的建議之下,於此召開朝會,將亟待解決的政務做一個章程。原本應當在東宮舉行的,但未免有些人心中生疑故而橫生事端,所以隻能於此委屈諸位了。”

    語氣有些不滿。

    堂堂正正的帝國太子,於帝王病重之際代為監國實乃分內之事,且此前陛下便曾數次命太子監國。但李勣、李孝恭卻堅持不準他返回東宮主持朝會,理由是陛下病危不可擅離,實則他也明白是為了不刺激稚奴一係鋌而走險,同時也有不願讓稚奴誤會他們兩個已經站隊東宮的意圖。

    即便他李承乾脾氣再好,此刻也難免心中鬱憤……

    聽著太子略有不滿的話語,李勣、李孝恭兩人微微垂手,一聲不吭。

    李承乾到底是個軟性子,即便心中憤懣,但刺了兩人一句,便不為己甚,看著麵前魏王、晉王、房俊、蕭瑀、岑文本、劉洎、褚遂良、程咬金、尉遲恭、李道宗、馬周等等文臣武將,緩緩道:“有事啟奏,孤與群臣商議定奪,定不使政務荒廢。”

    偌大帝國,自是每日裏都有無數大事需要郡王批奏,這幾日陛下病重無法臨朝,很是擠壓了不少事情,各部主官趕緊一一奏稟,請求太子殿下裁決。

    這讓李治麵色有些難看,說到底人家李承乾乃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時至今日陛下也未曾下發易儲之詔書,占據了大義名分,死死的壓過他一頭,瞧瞧這屋內重臣們紛紛起身恭聲奏稟,令他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冷不丁想起《史記》當中項羽的一句話:彼可取而代之也……

    堂上諸人自然時刻關注晉王,見其神色難看,自是各自憂慮。有些人希望二王爭儲大戰一場以便選邊站隊撈一個從龍之功自此飛黃騰達,但堂上諸位皆已官至極品、升無可升,出去少數幾人,大部分都希望即便陛下出現什麽意外,皇權也能順利更迭,唯恐太子此刻主持朝會愈發刺激晉王,使其心有不甘從而堅定爭儲之心。

    所幸李承乾是個穩妥之人,雖然未必在意晉王的心情,但卻不願在群臣麵前留下一個強勢的印象,一如以往那般聽取奏稟之後會和顏悅色的詢問大臣們的意見,對於諸人不同之意見亦能虛心聽取、從諫如流。

    頗有幾分明君之相。

    直至程咬金忽然直起腰杆,言及“東宮六率擅離駐地,右侯衛兵臨春明門下,已經使得城外商旅絕跡、城內風聲鶴唳,不知這兩支軍隊的主官意欲何為”之時,堂上驟然一靜。

    所有人都意識到想要在太子與晉王之間左右搖擺、一團和氣怕是不行了,今日朝會之目的,怕是就要逼著大家各自站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