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啊……

    以李勣之心若磐石,此刻也忍不住有些煩躁,愈發不願兜圈子,遂問道:“若當真有遺詔存在,郡王該當如何?”

    李孝恭道:“自是尊奉遺詔行事。”

    李勣又問:“若遺詔之內並不符合帝國利益呢?”

    若陛下不死,易儲幾乎是勢在必行,其中不僅有寵溺晉王的關係,更在於曆經關隴兵變之後東宮勢力強橫,已經隱隱危及皇權。

    皇帝希望自己的儲位有能力、有出息,如此將來才能更好的掌管國家;但皇帝更忌憚自己的儲君太有能力、太有出息,因為無人能夠麵對皇權之誘惑淡然處之,自古以來哪一個太子不想著老皇帝趕緊殯天,以便上位大展宏圖?

    陛下在時還好,能夠以無上之威望壓製各方,縱使太子再是不甘也隻能俯首聽命。可若是陛下不在,單憑一封遺詔便讓太子以及東宮上下放棄利益淪為魚肉,怎麽可能?

    故而,李勣看似詢問,實則言語之中未盡之意乃是“一旦陛下不在,無論有無遺詔,皆當擁立太子登基”,如此,才符合帝國利益。

    當然,這絕對不符合晉王以及其背後江南、山東各地門閥的利益。

    但如此一來,即便爭儲之戰依舊不可避免,卻總能穩住帝國根基,使得損失在最小範圍之內。

    反之,將一個太子逼得造反,則動搖國本,深遠影響不僅延續有唐一朝,甚至綿延百世、無休無止……

    李孝恭再度陷入沉默。

    茶水溫涼,兩人相對而坐,具是緘默。

    好半晌,李孝恭喊人進來重新沏了一壺茶水,親手執壺給李勣斟茶,斟酌著道:“此事幹係重大,懋公你身份特殊,不該輕易妄下決斷,既然陛下暫且無事,想來也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妨多做考量,盡量周全些。”

    李勣微微俯身謝過,雙手捧起茶杯,湊在唇邊呷了一口,而後笑道:“郡王智謀出眾,素來是吾輩執開模,在下今日貿然前來,的確是唐突了一些。”

    他意識到李孝恭的立場有些不對勁,按理說這位郡王平常與太子、房俊素來親近,若陛下殯天且未曾留有遺詔,自然應當站在太子一邊。可如今看來,卻未必如此。

    是受到宗室力量的左右麽?

    大宗正韓王李元嘉、河間郡王李孝恭,這兩人幾乎是宗室之內權勢、地位、威望最高的兩人,前者與房俊乃是姻親,後者與東宮親近,誰還能令這兩人違背心意站在晉王一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