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剛剛用過晚膳,聞聽通稟,蹙眉想了想,便於書齋之內召見……

    君臣落座,內侍奉上香茗退在一邊,李二陛下呷著茶水問道:“郢國公這個時候入宮,可是有什麽急事?”

    宇文士及起身,跪伏於地,垂泣道:“老臣自知罪虐深重,之所以苟活於世,隻想以慘敗之軀率關隴上下回報陛下天恩,洗刷前罪!但請陛下相信,關隴上下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貳心,若有半分不忠之心,甘願千刀萬剮、斷子絕孫!”

    眼看著一路跟隨自己的老臣這般伏地悲泣,李二陛下亦是感觸萬千,想了想,歎息道:“起來吧,事已至此,還說這些做什麽?朕也並未責怪於你。”

    他自己心裏也清楚,關隴為了保證自身利益,悍然施行兵諫欲廢黜與山東、江南門閥越走越近的太子,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何況長孫無忌之所以敢於起兵,是被自己一步一步逼到了那個地步,更以“假死”欺騙。

    說到底,關隴門閥算不得謀逆。

    對於皇帝來說,隻要不涉及謀逆,那麽一切罪責都有的商量,何況眼下長孫無忌已死……

    將宇文士及叫起,他溫言問道:“郢國公可是有什麽事相求?不妨直接說出來,讓朕思量思量。”

    他首先想到的便是白天因為李靖提請將東宮六率撤出長安而導致的一場軒然大波,畢竟“入駐長安、宿衛宮禁”這樣一個權力,幾乎意味著儲位的歸屬,各方自然明爭暗鬥,不敢罷休。

    莫非關隴各家也有此意?

    可他們支持的是哪位皇子?

    畢竟之前長孫無忌起兵之後曾先後欲扶立魏王、晉王二人為儲,結果被二人所拒,使得長孫無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扶立齊王,這也是關中最終兵敗的一個原因,齊王不能服眾……

    宇文士及搖頭道:“當初一時糊塗,鑄下大錯,焉能不知悔改?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陛下春秋鼎盛,吾等自然誓死追隨。將來陛下立儲,無論立誰,吾等都謹遵皇命、以死效忠。”

    我們知道錯了,在大唐這片天地,您是主宰一切的帝王,咱們什麽也不想,隻以您馬首是瞻,至於儲君為誰,您說了算,我們都聽著……

    這話說得漂亮,李二陛下聽著舒心。

    再想到今日東宮撤走東宮六率之後朝野上下一片喧鬧的各方派係,李二陛下心有觸動……說到底是陪著他出生入死、破家舍業打天下的舊人,既然無關謀逆,自然依舊深信幾分。

    想了想,他說道:“回去讓敬德將右侯衛好生整頓,損失的兵員迅速補充,新兵也要加緊訓練。好歹也是貞觀勳臣、當代名將,千萬別被一幹小輩笑話了去。”

    宇文士及心中大喜,感激涕零道:“陛下寬容,老臣羞愧至極……謹以此身,回報天恩!”

    關隴如今就好似一條斷了腿的喪家之犬,無依無憑、無所倚仗,隻要誰給了一根骨頭,就會為誰看家護院、以命相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