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當兩洋諸國皆說漢話、寫漢字、學儒典,又何分中外?

    以華夏文化之包容性,終有一日可將其徹底同化,融為一族……

    此等功績,當真不遜於秦皇一統六國、漢武遠逐匈奴!

    但與此同時,獻上此策的房俊也必將功蓋千秋、名垂千古,這讓蕭瑀心裏難免有些泛酸,既是羨慕又是嫉妒……不過想到這廝如今被陛下打壓,未來前途也並不敞亮,這才略微好受了一些。

    否則此等驚才絕豔之輩年紀輕輕便把持朝堂、秉持國策,江南士族子弟何年何月才能冒頭?

    李二陛下想了想,道:“初一朝會之時,商討此事吧,暫時不必外泄。”

    蕭瑀頷首稱是。

    李二陛下見茶水溫涼,命人重新沏了一壺,問道:“太子今日前往大慈恩寺,為文德皇後拜佛祈福,你對此有何看法:”

    蕭瑀心中快速斟酌,道:“太子純孝,當為天下楷模。隻不過此番太子入駐大慈恩寺,難免致使政務凝滯,無人為陛下分憂,何不另外擇選一位皇子暫代太子職責?”

    東宮自身便是一個小朝廷,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平素幫助皇帝處置朝政。現在太子進駐大慈恩寺,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這份職責便空缺出來,隻要陛下指認由誰來暫代,那麽此人多半便是陛下屬意的新儲人選。

    可李二陛下哪會上當?

    似笑非笑道:“諸子皆賢,朕左右為難,宋國公認為哪一個皇子適合暫代太子之職責?”

    蕭瑀忙道:“此乃陛下家事,老臣豈敢置喙?無論由誰暫代太子職責,老臣定傾力相助。”

    這是耍滑頭,不對李二陛下的逼問做出抉擇,但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表態——易儲乃是陛下家事,我不摻合。

    當然,私底下是否摻合,天知地知……

    李二陛下搖頭失笑:“你呀,總是不肯吃辦點虧……行吧,此事你一並在初一朝會上提起,大臣們一起商議一下,集思廣益嘛。”

    蕭瑀應下。

    不過他能肯定即便將此事放在政事堂,也不會有大臣就此發表什麽意見,誰敢出這個風頭,誰就得麵對另外一派甚至兩派的群起而攻之……

    隻不過太子此番入駐大慈恩寺,正巧躲過了眼下朝中詆毀魏王的風潮,使得他原本預想的“一箭雙雕”頓時受挫,隻能打擊魏王,而不能嫁禍太子,未免令人失望。

    *****

    大慈恩寺內,太子車駕轔轔而入,在主持玄奘的陪同之下入駐後院的精舍禪房。

    太子與東宮內眷安置住所,房俊則陪著玄奘在精舍內飲茶。

    眼見房俊上下左右對自己打量個不停,即便以玄奘不動如山的禪心也難免莫名其妙,笑問道:“越國公如此眼色,好似本座如山精野怪一般,隻是不知能否看出本座到底是何等妖物幻化而成?”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